【精选资料】第十二章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ppt

【精选资料】第十二章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资料】第十二章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三)散生木蓄积包括: 1、荒山中的散生木; 2、无蓄积幼林及灌木林中的散生木; 3、竹林、经济林中混交的乔木树种蓄积。 (四)林地与疏林地(有蓄积)中的散生木作为小(细)班蓄积的一部分并入统计。 (五)小(细)班的面积,蓄积计算登记是各种统计的基础,所有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复查并经专职检查人员检查验收,确保计算登记正确无误。 二、调查蓄积量的改正   小班调查蓄积量若在总体蓄积估计区间(即±1倍标准误)内,可不改正,按调查蓄积量编制统计表,如果调查蓄积量落在抽样总体蓄积量的修正区间(即± 3倍标准误) 内按抽样蓄积量中值进行修正;如果调查蓄积量不在抽样总体蓄积量的修正区间内,,应检查调查材料,分析原因,针对存在总题确定解决办法。必要时应进行复查补课直至重新调查,务使调查蓄积量落在抽样区间内,如经检查分析调查蓄积量为系统误差,可算出改正系数,用以修正调查蓄积。     改正系数=抽样调查蓄积量÷调查蓄积量      (计算到小数以下四位)   以小班调查的分树种蓄积,乘以相应树种的改正系数即为改正后的蓄积量,可改正到乡一级。小班蓄积可在今后编制年度伐区作业设计时改正。 第四十二条 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编制   为适应森林资源管理,用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并统一使用省厅规定的计算机统计软件。 第四十三条 制图   各种二类调查的成果图,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机绘制,计算机制图确实有困难的也可采用手工绘制。各种成果图的图式均须符合林业地图图式的有关规定。 一、基本图编制   基本图主要反映林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要素和调查测绘成果,它是求算面积和编制林相图及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资料。 (一)基本图(山林现状图)按国际分幅编制。 (二)根据森林经营单位的面积大小和林地分布情况,基本图的比例尺原则上同外业调查用图的比例尺相一致。 (三)基本图的成图方法 1、基本图的底图 (1)计算机成图:直接利用森林经营单位所在地的国土规划部门测绘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绘制基本图的底图,或将符合精度要求的最新的地形图输入计算机,并矢量化,编制基本图的底图。 (2)手工成图: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最新地形图手工绘制基本图的底图。 2、基本图编制 (1)将已调绘在各种图(包括航片、卫片)上的小班界、林网转绘或叠加到基本图的底图上,在此基础上编制基本图。转绘误差不走超过0.5mm. (2)基本图的内容包括各种界线(行政区域界、林场、营林区、林班、小班)、道路、居民点、独立地物、地貌 (山脊、山峰、陡崖等)、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境界:小班、林班、村、乡、县、省等境界线,按低级服从高级的原则绘制及注记,如绘制省界,就不绘制县界。行政名称的注记也同。 地形地物:主要调绘道路、村镇、主要山峰、河流、湖泊、水库、林场、固定苗圃、林业加工设施及各种林业企事业单位的位置和名称等。 地类:农地(田)、林场及其他明显界线,用符号表示。 小班界线及注记:把调查草图勾绘的小班界线正确转绘过来,在小班的适中位置,注记小班号,林相或地类。如: 有林地、疏林地:小班号、树种、林种; 末成林造林地:小班号、造林树种(末),如17杉(末) 无林地:小班号、地类(具体名称),如11采迹; 对混合小班或混交林,注记时以主要地类或优势树种为代表,混合小班应首先按有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大类确定地类。 林带和带状四旁树注记:在地段旁适应位置注记,注记形式:地段号-树种(长度),如1-水杉(100)。 以下为附加内容 以下为附加内容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