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品PPT】肿瘤的分子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PPT】肿瘤的分子诊断

李 凌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理疗 基因治疗 一、概念 二、策略 三、基本流程 四、应用与展望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Gene therapy is a med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modific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s in living cells. 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基因治疗概念的发展 经典概念: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义概念: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至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有效表达,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均称之为基因治疗。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 (一) 直接策略: 针对致病基因 (二) 间接策略: 导入与致病基因无直接联系的治疗基因 (一)直接策略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又称为补偿性基因治疗 4.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 又称为反义基因治疗 (一)直接策略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加以纠正,而保留正常部分。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指通过同源重组或基因打靶技术,将正常基因定点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内,以原位替换致病基因。 不涉及基因组整体改变的情况下对缺陷基因进行精确的原位修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 (一)直接策略 3.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又称为补偿性基因治疗 是指不去除异常基因,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它细胞后发生非定点整合,表达正常产物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以加强。 抑癌基因疗法 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内正常存在的,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 Rb基因,p53基因,MTS基因,nm23基因 p53基因治疗研究: (1)野生型p53基因的替代疗法 (2)突变型p53基因的阻断疗法 (3)与p53基因有关的新型肿瘤疫苗 4. 基因失活 反义基因治疗 指采用反义(antisense)技术或反基因(antigene)、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等技术,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 反基因技术 脱氧寡核苷酸(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ODN),也被称为TFO (triplex-forming oligo) 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s, PNA,一种以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骨架的DNA类似物) 与靶基因的DNA双螺旋分子形成三股螺旋 DNA水平 反义基因疗法 Targeted inhibition of gene expression 反义技术 导入特定的反义核酸 反义RNA 核酶(ribozyme) 使RNA失活 转录和翻译水平 核 酶 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 self splicing intron ribozymes (二) 间接策略 导入与致病基因无直接联系的治疗基因 免疫基因治疗 分子化疗 其它策略 1.免疫基因治疗 (1)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IL-2、IL-4、IL-1、IL-6、IL-7、IL-12、 INF-γ、TNF-α、G-CSF、GM-CSF (2) 免疫增强基因疗法 MHC I类抗原、共刺激分子 (3) 肿瘤DNA疫苗疗法 癌胚抗原(CEA)制备的肿瘤DNA疫苗 免疫基因治疗 Tumour Necrosis Factor 2.分子化疗 (1) 自杀基因疗法: tk基因、CD基因 (2) 化疗保护性基因治疗: MDR基因 (3) 药物增敏基因治疗: 钙调素基因 (1) 自杀基因疗法 将一些来源于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该基因表达产生的酶可催化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变为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同时通过“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杀死邻近未导入该基因的分裂细胞而显著扩大杀伤效应。 由于携带该基因的受体细胞本身也被杀死,所以这类基因被称为“自杀基因”。 自杀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 编码胸苷激酶(TK)催化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磷酸化成为磷酸化的核苷酸类似物,阻断DNA的合成。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