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正大集团谢国民商业哲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国正大集团谢国民商业哲学

泰国正大集团谢国民商业哲学   卜蜂莲花,这一源自泰国正大集团的连锁超市在京城有八家大卖场,从规模到服务均可媲美一流国际超市集团,2013年10月19日,八家店突然停业,时间长达六天。   卜蜂莲花被暴露在新闻媒体的聚光灯下,停业的真正原因很快揭晓,直接导火索是卜蜂莲花与北京物美商业之间的收购案。10月15日,卜蜂莲花曾发布公告,称物美商业以约23.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卜蜂莲花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经营面积31万平方米的36家门店,这几乎是卜蜂莲花除广东省和湖南省以外的全部业务及资产。   公告发出后,听到消息的卜蜂莲花超市员工陷入恐慌,传言物美接手后,他们将被大批解聘或降职。10月17日下午4时左右,卜蜂莲花执行董事陈耀昌与物美的相关人员出现在卜蜂莲花望京店,在超市楼下的咖啡店内办理交接时,被闻讯而来的超市雇员团团围住讨要说法。两天后卜蜂莲花八家店集体停业。经媒体粗略估算,每个店每天损失的营业额在350万元以上。   卜蜂莲花近年来连续亏损,售店瘦身其实是明智之举。卜蜂莲花相关人士也坦承,“公司面临成本压力,同时,遭受宏观经济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网上零售便捷,导致顾客购物模式改变,一定程度上造成店铺顾客人数下降。”巨额的亏损使要在中国开100家店的“百店大计”成为泡影, 2013年上半年卜蜂莲花还关闭了坚持运营7年的北京草桥店,以及两家上海的卜蜂莲花店。   并入物美后,卜蜂莲花借助于物美的强大营运实力和效率,可实现规模效益,最终提升赢利能力。资本市场也欢迎这一交易,公告发出后,在港交所上市的卜蜂莲花(00121.HK)一度暴涨近四成后才收窄涨幅,截至收盘,卜蜂莲花涨22%,物美商业(01025.HK)也小幅上涨了近4%。卜蜂莲花自身也看好这一交易,用与物美收购价几乎等额的资金入股物美,成为物美的股东。   谢易初:中国的“华侨米丘林”   精明是这家泰国华人家族企业的传统基因。卜蜂莲花最初名叫易初莲花,“易初”两个字指的是泰国正大集团的创办人谢易初。谢易初1896年生于广东省澄海县篷中乡一个务农家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澄海在内的潮汕地区被一场史上罕见的风灾袭击,谢易初家精心培育的良种地被海水冲毁,谢家虽幸免于难,但是生活却变得异常艰难。早年谢易初的父亲为了生计,曾冒险下南洋,后又回乡务农。受父亲的影响,谢易初决定远走泰国谋生。   1922年谢易初到泰国曼谷后,瞄准熟悉的农业。他对这一行很感兴趣,经常趴在地上看种子发芽、开花,乐此不疲,而且特别善于培育草菇,被人起了绰号叫“草菇佬”。在曼谷潮汕同乡和同宗族人的帮助下,谢易初以一间租来的小屋起家,销售从家乡带来的良种,店面的牌匾也是从家乡带来的,上书“正大庄”。   20年代的泰国华人很多,以潮汕人为主。谢易初当时不到三十岁,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生意时做生意,没生意就去找老乡,开拓华人市场。但是当时曼谷的种子批发被当地少数几个人垄断,他们哄抬种子价格,切断谢易初的货源。   1924年,谢易初乘船回到家乡澄海,准备组织反击。他召集亲族精心挑选一批品质优良的种子。这批质高价低的种子运到曼谷后,很受客户的好评,树立了正大庄的口碑,订单也越来越多。   站稳脚跟后,谢易初亲自到泰国各地调查种子的销售情况。为了让种子更有说服力,谢易初在正大庄开辟了一块样板田。经过他的精心培育,样板田里的种子长得特别好,成了商铺活广告,每当客户来选购种子,谢易初都会把他们先带到样板田参观。   1941年,日军占领曼谷,正大庄被迫关门停业,谢易初暂避新加坡,改以打鱼为生。1945年日本投降,49岁的谢易初回到了曼谷的正大庄,此时“正大财政上仅存白米百余仓”,多年奋斗归零。   谢易初没有气馁,而是敏锐感受到战后泰国经济的复苏将会带来巨大商机。正大店开门后又新增了当时需求旺盛的鸭毛出口业务,两年时间就让正大庄重获新生,利润大增。   老一代南洋华侨对祖国的热爱是深入血脉的。1948年,谢易初将走上正轨的正大庄全部交给了弟弟谢少飞,自己返回家乡澄海县租地100亩,创办选种农场。谢易初的计划是利用大陆的条件为南洋的正大庄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种子。   谢易初有四个儿子,他以“正、大、中、国”为他们命名。上世纪50年代,当长子谢正民、二子谢大民学成加入正大庄后,正大的事业人财两旺,谢易初创建了集团公司,取名为“乍仓卜卡攀”(Charoen Pokphand),简称“卜蜂”,注册资金为500万泰铢,集团以农业为主业,经营菜籽、种畜、饲料和农药等涉农产品。   谢易初的育种事业发展很快,他在中国农业史上创造了“西瓜冬熟”、“秋菊夏开”的佳话,1958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品尝了他培育的无籽西瓜,大加赞赏。由于采用了他的良种,澄海县也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千斤县。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关于著名植物育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