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钱《未展芭蕉》中“坼”和“拆”运用.docVIP

试论钱《未展芭蕉》中“坼”和“拆”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钱《未展芭蕉》中“坼”和“拆”运用

试论钱《未展芭蕉》中“坼”和“拆”运用   摘 要:自古咏“芭蕉”的文学作品涌现不断,而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唐代钱?的《未展芭蕉》算得上是较为出色的。关于《未展芭蕉》在古书中的记载,不同的典籍在用字上略有出入。试图通过对“芭蕉”题材和意象在唐五代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梳理,来领略“芭蕉”意象传递给我们的形态美、意境美、情思美;并通过对《未展芭蕉》的简单分析,从格律和整体诗意上把握“坼”和“拆”在此诗中的运用,以此来体会全诗的朦胧意境和真挚感情。   关键词:芭蕉 钱? 《未展芭蕉》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84-02   作者简介:吴艳华(1988―),女,河北邢台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文学文献。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可谓数不胜数,在诸多的意象中,“芭蕉”这一意象富有独特的美感。   “芭蕉”意象作为文学题材进入到文学领域是东晋南渡之后的事。到唐代,此题材进入发展期。据统计,唐诗中芭蕉题材诗歌共有17首。如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是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此外,韩愈、李益、张说、韦应物、岑参、钱起等唐代大家都对芭蕉意象有涉及。诗文中含芭蕉意象的有128首。全唐五代词中芭蕉题材词1首, 文中有芭蕉意象的9首;芭蕉题材赋1篇, 另外有13篇文提到芭蕉。唐五代芭蕉题材和意象的文学作品共有168篇,各种涉及“芭蕉”的景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   对比各类典籍关于《未展芭蕉》的记载,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其中《御选唐诗》卷三十中的“会被东风暗坼看”的“坼”在其他典籍中均作“拆”字。   “坼”,读作“chè”,意思是分裂、裂开。《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引申为裂缝。《管子?四时》:“补缺塞坼。”“坼”字出现在古诗词中的例如唐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宋陆游的《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每一句诗词中的“坼”字都是不可替代的,使整首诗(词)充满了力量,也更加饱满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拆”,读作“chāi”,意思是把合在一起的弄开,例如拆信、拆洗、拆卸、拆字。古诗词中如陆游《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一:“谁遣化工娱此老,幽花微拆绿苔滋。”“雨打酴?夜未拆,一晴柳岸先飘雪。”(《雨晴游香山》)宋张?“未暇拆封忙唤仆,先将安否问何如。”(《得家书》)   所以从字面意义来看,“拆”字更合适。若从绝句的格律来分析的话,我们应该来看一下“看”字的读音和意思。“看”可读“kàn ”,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观察的意思。亦可读作“kān”,是守护、监视的意思。从格律层面进行分析,毋庸置疑,“看”是韵脚字,这里应该是平声,但是从诗意来看,结合第三句“藏何事”,这里应该是仄声。这里的“看”字应该是韵脚字,不可能是仄声,应该是平声,当读作“kān”,以此可推出此处当为“坼”字。但是,为什么众多的典籍都写作“拆”字,而不作“坼”字呢?这里到底该当何字?此处,我们先来将《未展芭蕉》进行整体分析,从整体诗意来把握用哪个字更加准确。对于此诗的分析,将遵从大多数典籍的记载用“拆”字。   《红楼梦》第十七回引用了“冷烛无烟绿蜡干”,宝玉写怡红院诗时也用了“绿蜡”这个词,而且其诗第一句“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就是截取钱?《未展芭蕉》中一二句而成。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分析。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烛,是温馨光明的象征,开诗的“冷烛”二字却一反常态,完全不同于人们观念中的温暖意象,给整首诗定下了“凄幽”的基调。“无烟”则更是有悖常理,结合“冷烛”和“无烟”,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这“烛”没有点着,才会有所谓的“冷”和“无”。接下来的“绿蜡干”更是新奇。用一个“绿”字来形容“蜡”,更是增添了“冷”的程度。而后的“干”更是充满遐想,像一位战士,笔直地站在那里,时刻准备着冲出一切重围,像在漫长的黑夜中等待黎明的到来。   第二句“芳心犹卷怯春寒”中,“芳心”为什么会“犹卷”呢?原因在于“怯春寒”。就字面义而言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春天里由于气温太低致使花不能开放。但仔细玩味,就从整体的外在形象自然地过渡到思想领域,即诗人把焦点从“干”上转移到了“心”上。“芳心”一般代指“少女”的心,“少女”的心就像春天的花蕾,欲发而未发。这种将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的方法达到了极好的效果。把“未展芭蕉”人格化,巧妙地暗喻未展芭蕉为芳心未展的少女,不仅描绘出未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