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专题辅导4: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化常识与信息筛选).doc

10.18专题辅导4: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化常识与信息筛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8专题辅导4: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化常识与信息筛选)

PAGE PAGE 1专题辅导4: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化常识和信息筛选)一、高考题回放【2015全国卷Ⅱ】(题文本见专题辅导3第一页)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集成。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洲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思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2015全国卷 = 1 \* ROMAN I】(题文本见专题辅导3课堂练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二、方法与对策5题,文化常识题,此题在2014年高考题上有很大改变,以往是对实词的意义判断。2015年全国高考ⅠⅡ卷都采用了文化常识的积累作为考试题。因此,对此题应该予以重视。解答此题,除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外,需要做大量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文化常识的积累。而文化常识涉及面很广,且博大精深。其方法之一,就是了解文化常识并积累。6题,信息筛选题,方法:(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三、文化常识(详见2016级阳光艺考群)例如:1、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