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蛰存新感觉偏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施蛰存新感觉偏离

浅析施蛰存新感觉偏离   作者简介:唐璇玉,(1987.11-),女,籍贯:湖南衡阳,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三学生。   摘 要: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的异军突起带来了都市文学全新的感官体验,当刘呐鸥和穆时英还沉迷于都市的灯红酒绿时,施蛰存的小说已经表露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分析小说的某些特质,对于这种自觉性的偏离,本文将从作者的成长环境,创作类比,文本分析等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施蛰存;新感觉派;偏离   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中国新感觉派自刘呐鸥译介《色情男女》以来,就奠定了他们的主题基调,以夸张反叛的最大化扭曲描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异化的上海,在小说形式上,以跳跃式的结构重组迷乱的都市画面,以潜意识的流动彰显人物的苍白无力。新感觉派之“新”就在于它以全新的眼光打量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的纸醉金迷,五光十色。不论是刘呐鸥还是穆时英都极具热情,状摹都市的夜总会、酒吧、舞厅、跑马场……而同为新感觉派的另一成员,施蛰存却醉心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泛性论的心理分析。   这种偏离,一方面和施蛰存本人的内敛性格有关,论对都市的迷醉依赖他不比刘穆二人,论对都市感觉的捕捉和敏锐度他也不及刘穆二人。其次,就新感觉派这一头衔而言,施蛰存也多次表示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心理分析作品。早在1933年他就在《我的创作生活之经历》一文中他就作了这样的声明:“我虽然不明白西洋或日本的新感觉主义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我知道我的小说不过是应用了一些Freudism的心理小说而已。”由此可见,对于被化为新感觉派,施蛰存本身是很抵制的。另一方面,施蛰存的阅读经历和文学偏好也形成了他对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的独特喜爱。而了解了施蛰存这种自觉性的偏离,便有利于深化了解新感觉派,这也是本文的探讨的目的所在。   一   1905年,施蛰存出生于浙江省杭州的一个书香之家。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施蛰存一直深受母亲和女佣的疼爱。这一点不同于穆时英,有家道中落的创伤,使得其过早地感受世态炎凉。而与刘呐鸥相比较,施蛰存的外国文学的熏陶不够直接,对城市的律动把握起来也不够敏锐和准确。这是施蛰存的局限,也是它最终背离新感觉派,另觅出处的原因之一。   施蛰存从小便进入私塾学习,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古典文学修养。丰富的传统学养也是他区别于刘穆,能在新感觉派空洞地喧嚣中,追逐城市表面的光彩后走的更远的原因。在性格养成上,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培养了施蛰存沉稳内敛的性格。而长期生活在女性的庇佑下,这也使得施蛰存的性格表现出某些女性特质。无论是《洪智法师的出家》中的洪智还是《上元灯》中的男主人公们,作者都因无力驾驭男性性格而把他们写的偏阴柔化。比起刘呐鸥和穆时英追逐的直观感受,施蛰存的更偏爱于独特的心理体验,这和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施蛰存搭上了刘呐鸥的《无轨列车》,受日本的新感觉派影响,开始创作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伴随施蛰存的《现代》杂志而来的是,人们开始接受心理分析小说带来的新感受和新体验。   至此,施蛰存已明确选择了心理分析、意识流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作为其创作出路,而这不得不说是作家独特的个性与外在社会环境交融磨合的结果。   二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的主将之一,与其他两位“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刘呐鸥在描写都市的感觉时所表现的东西是很不相同的,施蛰存的作品集中表露出心理分析的特质。杨义先生曾说:“他是处心积虑地想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影响而兴起的西方心理小说流派和体式,移植于上海文坛。”也因此,他的作品和刘穆有明显的差异性。   首先,新感觉派的着眼点都是都市,尤其是繁华一时的上海。但施蛰存和刘穆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野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穆时英作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对于都市的五光十色,纸醉金迷,他能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化地表现,“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无论是《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还是《上海狐步舞》,穆时英的笔下都有一个开阔而光怪陆离的世界。而刘呐鸥深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着重强调的是人物活动的“现场感”和现代都市瞬息万变的“繁复感”。比如,刘呐鸥《风景》里的第一句话:“人们是坐在速度的上面的。”这充分体现出都市的动感和快节奏。相比较而言,施蛰存的小说更加关注都市背景下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状摹人内在情感的压抑和意识的无管束,侧面写出了都市阉割的人欲和浮躁世风下人心的迷茫无力。在《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这两本小说集里,施蛰存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捕捉市井人物骚动不安的情感世界,通过剖析其复杂的心理层次,展现了人物曲折的心理过程。   其次就心理表现上,刘穆注重表达感觉,执着于被强烈主观色彩所重组过的“新现实”。而施蛰存偏爱潜意识,他总是有意识地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运用于小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