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于生活与活动的品德课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造基于生活与活动的品德课堂

2.慧眼识金,关注课堂的生成点 Text in here 即时 剖析 即时 重构 即时 资源 三个关注 3.抛砖引玉,提升评价的真实点 评价:回归生活世界,引发思想碰撞 (1)关注儿童生活的呈现 (2)发挥诊断生活的作用 (3)发挥指导生活的作用 二、创设有效活动是上好课的保证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二、创设有效活动是上好课的保证 课后延伸活动 (回) 课前预设活动 (研) 课中开展活动 (实) 1.课前预设活动重“研” 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活动主题性 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形式新颖 空间饱满 呈现简约 留白较多 版块式组合 指向性提示 1.课前预设活动重“研” 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活动主题性 研设教学目标,把握活动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教学总目标和分目标设计活动;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 其次要针对系列教学目标设计活动。 针对教学目标系列设计活动 单元活动主题:“家乡哺育了我” 课时活动主题:“赞美家乡人、热爱家乡” 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夸夸我的家乡人 家乡的骄傲 浓浓家乡情 课时目标 子目标 子目标 子目标 子目标 1.课前预设活动重“研” 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活动主题性 研设教学目标,把握活动针对性 研究实际问题,把握活动现实性 2.课中展开活动重“实” 丰富活动形式载体“实” 引导主动参与体验“实” 创设一个体验的平台 引导学生的体验走向深入 3.课中延伸活动重“回” 延伸活动回归人本 延伸活动回归生活 把课后活动延伸到校园各个角落 把课后活动延伸到校外大社会 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当单一的知识结构遇到课程的综合要求; 发展性评价如何推动有效教学; 生命教育如何滋养我们的德育课堂; 面对众多“留白”该何去何从; …… 我们有可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老师之一: 找准自我 批判自我 悦纳自我 超越自我 …… 让我们共同思考:我们的出路何在? 让我们共同期待: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甚至是智慧的品德教师! 谢 谢 ! L/O/G/O 打造 基于“生活”与“活动”的品德课堂 常熟市商城小学 邹敏艳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综合课程。 它们有可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它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生活”。 ——鲁洁 上好课,上好每一堂品德课。 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终生幸福,也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国民素养的基本要求。 打造 基于“生活”与“活动”的品德课堂 【现象警示一】回归生活的“遭遇” 回归生活 PK 价值灰色地带 我们所期待儿童形成的道德诉求与当前社会盛行的价值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距离的。 今天,我们全家回乡下看望外公外婆。车站上,到处是等车的人。等了好久,车子来了,大家蜂拥而上。我乖乖地排队,却差一点没挤上车子。妈妈还说我“呆头呆脑”…… 星期六,我正在洗自己换下的校服,心里还想着让妈妈教教我怎样把衣服洗得更干净。结果,妈妈却沉着脸说:“去去去,赶快做作业。衣服不用你洗,你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过马路。看到红灯,我们就一起停下来等着。可是,旁边的大人还有电瓶车,从我们身边匆匆赶过去…… 1 2 3 【思考剖析】 1 儿童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2 当下儿童生活的主调是什么? 3 回归生活怎样解决儿童道德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养成? 4 我们回归生活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哪些是肯定的,哪些是令人担忧的? 把握好生活德育 【现象警示二】精彩活动的“遭遇” 刻意追求形式 PK 活动走味低效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缺乏真实性; 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变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场,缺乏参与性…… 【思考剖析】 1 诸多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哪里? 2 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有效?怎样使活动更有效? 3 活动化教学中,哪些教学应该安安静静展开? 4 如何区分“伪活动”? 创设好有效活动 基于生活 基于活动 打造“生活化”与“活动化”的品德课堂 把握好生活德育 创设好有效活动 一、把握生活德育是打造品德课堂的基础 【应对策略】 策略一:坚持主流价值 策略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