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族舞狮运动起源与发展
壮族舞狮运动起源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舞狮运动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对于壮族舞狮严重的濒临失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使壮族舞狮得到更好地发展,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壮族舞狮运动的优秀文化内涵。 关键词 壮族舞狮 起源 现状 对策 壮族舞狮起源于广西壮族聚居区田阳,融武术、编织、刺绣、音乐、绘画、杂技于一体,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壮族特色。壮族舞狮是壮民族社会运作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财富,于2007年入选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到凡是进入到“非遗”行列中的内容,均是已濒临失传或是生存情况不乐观的状态。壮族舞狮在发展过程中因生存环境逐渐恶劣,被迫地适应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因此,对壮族舞狮运动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为壮族舞狮运动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壮族舞狮的起源 关于壮族舞狮的起源,有些资料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左右江流域悬崖峭壁上,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壮族先民制作的岩壁画,上面绘有击鼓舞狮的画图”,或“名闻遐的宁明花山崖画,就有人形击圆形铜鼓及像狗似狮动物的画图”。在击鼓狮动物周围,有众多人形画像,或伸臂、或蹲足、或跳跃,作习武动作,极似后来的似舞狮、练拳技术的说法。随着后来狮子文化的出现,形象威武凶猛的狮子,传说;“狮吼驱千魔”受到人们的崇拜,于是就有了模仿狮子动作的舞狮活动,就有了后来的舞狮。 传说到了宋代,桂西北区野猪出没,猴群为患,拱红薯,啃玉米,伤村民,异常猖獗,人们为驱灭害兽中之王,各地均设坛练武,合力围猎。后来有一长者献计;“狮子是兽中之王,出猎之时,把我们过年的双狮带上,围打之时,锣鼓紧敲,大家齐声呐喊,双狮猛冲,大刀,长矛,三叉,棍棒簇拥攻击,打死它一批,吓跑剩余的,定能获全胜。”后来众人照此计果然奏效。兽害既除,年岁丰登,人们便更酷爱舞狮习武活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壮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率军东征抗倭,凯旋归田州(今广西田阳县)时,壮族父老曾组织传统的舞狮表演,热烈欢迎从前线立功归来的英雄。 20世纪初至30年代,广西民间一般以宗祠或朝社为单位组织狮团,称狮堂。并发起了“醒狮运动”政府规定农村的每个农村,城镇的街道以及军队的连队都要组织一个狮队,正月初一到十五为全省舞狮的日子。比赛时,人们边舞狮边放鞭炮,以壮声势,优胜者赐以“广西狮王”的称号。逐渐形成了壮族舞狮的习俗。 二、壮族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参与深度有限 政府是壮族舞狮能够良性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参与深度决定着壮族舞狮传承的效果。壮族舞狮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后,其窘境已经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管理等管理方面给予了导向与措施,但在决定壮族舞狮良性发展失败的一系列要素中,政府部门在后备人才保护和培养机制的参于深度不够,仅是笼统地停留在表面,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二)舞狮运动的人才流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徒弟上门拜师,师徒相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决心,有恒心的学员极少,高深的舞狮技艺难以被继承的弊病早已显现出来,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舞狮人数一度减少,舞狮绝技濒临失传,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根源在于当地优秀舞狮人才的大量流失,其原因在于;舞狮者收入过低,致使舞狮人员纷纷处出打工,而外地一些舞狮团体,通过高薪也吸纳走一部分舞狮队员,造成较为严重的人才外流。舞狮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危机。 (三)舞狮技术缺乏创新 民间的大多数舞狮活动处于互不往、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阶段,只有很少部分专业的队在组织下,为了出国参赛或代表演出,才进行创新、改造、排练高水平节目,从而影响了舞狮的发展。 (四)经费不足 经费是舞狮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在训练以及表演过程中舞狮器材损坏,需要维修或重新购买,进行舞狮表演和比赛之前需要宣传,队员受伤需要进行治疗等方面都需要经费,只有经费有了保证,才能解除广大教练员和队员的忧虑,在进而充分投入到训练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动舞狮运动的发展。 三、壮族舞狮运动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对舞狮运动的重视与扶持 壮族舞狮运动的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相应的扶持,政府应整合资源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并举,针对壮族舞狮的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传承基地,成为传承人的展示、教学基地。健全政府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壮族舞狮发展中的问题。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舞狮更好的发展。 (二)多种途径培养舞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