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课堂纲要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概论课堂纲要二

PAGE 3PAGE 6《教育概論》課堂綱要(二)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壹、智力的現代概念 一、智力的內涵是多個層面的 ◆一般認為智力內涵大致可以歸類為:(1)語文類;(2)數理類;(3)空間類◆葛德納(H. Gardner)提出智力內涵包括: (1)語文智慧;(2)邏輯數學; (3)空間智慧; (4)軀體動覺; (5)音樂智慧;(6)人際社交智慧;(7)內在自省智慧;(8)自然觀察智慧。◆史登柏格(Sternberg,1990)認為從人類處理事件及適應環境而言,智力的組成 有五個要素:(1)後設成分;(2)付諸行動的成分;(3)習得新知的成分;(4) 智能保留的成分;(5)遷移的成分。二、上述各類能力的優劣程度有個別差異:例如周節倫的語文能力與蔡一琳不同。三、個人各類能力間未必有密切相關,例如「聰明的傻子」現象。例如小美的語文能力很強,卻是個大路癡(空間能力很差)。四、影響智力的因素並非全屬遺傳,有些類別的智力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較大, 例如空間關係、機械式記憶能力等;有些智力受後天學習影響較大,例如語 文流暢與邏輯推理能力。貳、葛德納(H. Gardner)的多元智慧觀 ◆1983年出版「心理結構—多元智慧理論」一書,駁斥傳統狹隘的智力理論, 其理論經不斷修正,目前認為人類智力至少包括八種基本智慧。每個人都有強 項智慧與弱項智慧,八大智慧彼此整合在一起。◆每個人都具備八大智慧,如能經過有效的指導,多數人的智慧都可以發展到適當水準。換句話說,人的智慧可以藉由參與相關活動而被激發。例如,參與打擊樂器、鋼琴或合唱的學習,有助於音樂智慧的發展。(各類補習盛行的原因)◆各類智慧的發展階段並不相同: 語文智慧從幼年早期即發展,直到老年仍可持續緩慢發展。 邏輯數學智慧在青少年及成長早期,就達到發展的高峰。 肢體動覺智慧隨生理成熟而日趨發展。 音樂智慧的發展關鍵期在兒童早期。◆體育教師協助學生發展多元智慧的作法: (一)安排學習活動時要兼顧多種智慧。 (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語言表達、批判思考、合作學習、搭配音樂、 實地操作練習、觀察記錄等。 (三)例如舉辦籃球比賽時,可同時結合海報設計、攝影比賽、啦啦隊比賽、設 計隊歌隊呼、心得寫作比賽、戰術分析等。貳、認知發展 一、皮亞傑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一)感覺動作期:嬰兒只能調整各種感覺和動作,以認識外在環境。(二)準運思期:本期特徵是開始具備有限的邏輯思考能力、使用符號來代表真實的事物。(三)具體運思期:能夠透過具體可見的事物進行思考推理。(四)形式運思期:能擺脫現實與具體事物的限制,以抽象與假設性邏輯進行思考。◆認知發展論對教育的啟示:從平衡觀點解釋認知能力升級 當接觸的新訊息與內在原來的認知架構(或稱基模schema)不一致時,個體就會遭遇到認知衝突。此時個體會自我調節以解決面臨的認知衝突,使認知達成新的一致性並維持個體穩定。新的平衡結果使認知結構更為擴展與充實,並提升適應力。個體重獲平衡是靠同化與調適作用。 同化(assimilation):指個體以既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為基礎,吸收新經驗的歷程。例如,小丸子看到迷你猴,會稱呼其為「猴子」,就表示小丸子已經將迷你猴透過同化的歷程,納入認知結構。 調適(accomodation):修改既有認知結構或建立新的基模以納入新訊息。例如,小丸子已經有「猴子」的基模,當她看到猩猩時可能也會稱呼牠為猴子,這時就會有人糾正並告訴她「這是猩猩!」,此時,小丸子就建立了一個新基模。 修改刺激 把類似者放入基模 同化 平衡 創造新基模 修改基模 調適 二、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論 (一)基本觀點 ◆兒童的文化環境塑造他的認知發展,決定兒童如何學習有關這個世界。 ◆人類高層次的認知發展源自歷史文化傳承,以及個人的社會經驗。 ◆人類符號化--賦予符號意義的過程(尤其是語言與文字),是心智成長與思維精 進的主要機制。 ◆認為兒童及所處社會中有知識成員間的建設性對話,有助於兒童的認知發展。 人際間的社會性互動,可以使簡單的心智能力轉為複雜、精密。◆認知是藉由共建過程而逐漸發展的。共建過程是指人們藉由語言、交互作用、 協商,以瞭解問題或解決問題。其最後的成果是由所有參與成員共同形成的。因此,兒童的認知發展可以從兒童對語言文字的使用來觀察。(二)兒童認知發展—從使用語言文字的程度來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