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嘉山水诗鉴赏课程纲要-温州第四中学
《谢灵运与永嘉山水》课程纲要永嘉历史悠久,山水秀美,人文鼎盛,被誉为“天下第一溪”的楠溪江贯穿全境。壮美的江山,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就连大诗人苏东坡也曾发出“自言长官如灵运,能得山水似永嘉”的感慨!但今天的年轻一代很少关注家乡,关注自然!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言山水必称谢灵运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常识。谢灵运与公元422年到永嘉作为郡守,在温州仅一年,却留下了《登永嘉绿嶂山》、《登池上楼》等二十三首温州山水名篇,与温州山水结下不解之缘。本课程融合谢灵运人生起伏经历、永嘉山水足迹、家族历史渊源等题材内容,在培养学生对山水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对永嘉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自豪感。将知识授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关注自然!(一)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学习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温州(永嘉)时期创作的诗歌代表作,培养学生诗歌认知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永嘉山水诗来加深对温州(永嘉)山水、历史人文的印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水诗鼻祖的生平经历,了解作为永嘉太守期间创作的山水诗作品。2、让学生明确山水诗的意境由意象所创设,了解诗歌的解读方法,掌握谢灵运山水诗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具体的诗歌为研究对象,教师利用谢灵运曾在温州留下的足迹,在历史变迁中感悟山水诗。2、通过校内知识拓展与校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永嘉山水,对谢灵运的研究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山水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情操。2、在学习与实践中激发对永嘉山水的热爱,提升对家乡人文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二)课程内容谢灵运学问博大,在文学中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贡献,而在开辟山水文学这一新领域的过程中,成绩尤为卓著。作为第一个山水诗人,他由于政治上不得意而寻幽探奇,在此过程中写下许多描绘山水的名篇,尤其是宝贵的二十三篇关于永嘉(温州)山水诗。本课程内容有十五节文化课时和三节课外实践课时,共十八节。第一课时:前言通过对谢灵运在永嘉的遗迹的探寻,以了解谢灵运与永嘉山水的历史渊源,以此激发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学习热情。第二课时:谢灵运人物背景介绍结合“附录1谢灵运年谱”、“附录2《南史·谢灵运列传》”,总体介绍谢灵运个人经历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谢灵运生平及在永嘉的活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展开诗歌的学习铺垫背景。第三课时:第一章 政治失意,贬谪永嘉通过谢灵运贬谪永嘉时的代表诗作《邻里相送至方山》的鉴赏,初步体会谢灵运诗歌的特点。第四课时:第二章长官如灵运 江山似永嘉 第一节寻迹:脚著谢公屐,将穷山海迹重点解析《登永嘉绿嶂山》,分析诗歌内容,体例结构,同时为社会实践课程做好知识基础、思想基础等工作的准备。 第五课时:第一节寻迹:脚著谢公屐,将穷山海迹解读《石室山》,结合谢灵运其他的山水诗,勾勒谢灵运永嘉山水旅游线路,了解永嘉大若岩景区的宗教文化和永嘉的亭文化,探讨谢灵运诗歌中儒、佛、道三大元素的融会贯通。第六课时:社会实践——第二节 访古:寻谢公屐痕,撰导游词文 许多学生觉得历史文化遥不可及,殊不知蓦然回首间它一直就在我们的身旁,触手可及。从身边最熟悉又陌生的文化古迹说起,就会显得亲切真切鲜活,可以说当地的文化遗迹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故特意借谢灵运为线索,让学生去找寻文化的源流,切实感受乡土文化的可亲可爱。第七课时:第三节 问情:壮士郁不用,泄为山水诗重点解析谢灵运代表作《登池上楼》,结合温州古迹池上楼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阐释谢灵运山水诗的写景的艺术特色。第八课时:第三节 问情:壮士郁不用,泄为山水诗 重点以《登江中孤屿》为例,认识谢灵运的诗歌有三段式的倾向,其标准结构是:开头提出游,中间描写景物,结尾涉及玄言或抒发感慨。第九课时:社会实践——第四节 颂贤:临先贤古迹 诵幽情诗韵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朗诵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特别是识记古诗文的积极性。第十课时:第三章 植桑治水 关心百姓重点讲解《种桑》,从诗歌中了解谢灵运重视农桑,关心百姓的一面,而非“挂名太守”,认识到为何今天温州能有如此众多纪念谢灵运的地方。第十一课时:第四章 读书讲经 探研佛理以《斋中读书》为例,从诗歌内容了解谢灵运在温州期间的政治理想和作为。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民间听讼,不复关怀”。了解谢灵运希望促进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杰出人才等方面的事迹,全方位的认识谢灵运。第十二课时:第五章 离别永嘉 吏民相送 第一节 告别群黎《北亭与吏民别》作为谢灵运离开永嘉的检讨书和告别辞,体现出谢灵运对永嘉百姓的眷恋愧疚与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高铬耐热钢锻造的复合加热炉内用耐热滑块.pdf VIP
- 3.1.1铁元素和亚铁盐 说课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ppt
- 四年级数学学生辅导记录.doc VIP
-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二)(含答案).pdf VIP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综合归类-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pdf VIP
- 标准图集-05S518雨水口.pdf VIP
- 2025国资国企穿透式监管白皮书.docx VIP
- 2024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通用技术条件.docx VIP
- 交替传译实践教程(上)习题参考答案.pdf VIP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56-2019知识培训.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