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课件

特 征 N-连接 O-连接 1. 合成部位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2. 合成方式 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 一个个单糖加上去 3.与之结合的氨基酸残基 天冬酰胺 丝氨酸、苏氨酸、 羟赖氨酸、羟脯氨酸 4 最终长度 至少5个糖残基 一般1~4个糖残基, 但ABO血型抗原较长 5.第一个糖残基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等 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 蛋白质糖基化的生物学意义 糖基化的主要作用是蛋白质在成熟过程中折叠成正确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多羟基糖侧链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 ? 进化上的意义:寡糖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限制了其它大分子接近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这就可能使真核细胞的祖先具有一个保护性的外被,同时又不象细胞壁那样限制细胞的形状与运动。 3、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酶解加工的几种类型 ? 无生物活性的蛋白原(proprotein)?高尔基体?切除N-端或两端的序列?成熟的多肽。如胰岛素及血清白蛋白等。 ? 含多个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前体?高尔基体?水解?同种有活性的多肽,如神经肽等。 ? 含有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前体?高尔基体?加工成不同的产物。 同一种蛋白质前体?不同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加工?不同的多肽。 加工方式多样性的可能原因 确保小肽(如5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分子的有效合成; 弥补缺少包装并转运到分泌泡中的必要信号; 有效地防止这些活性物质在合成它的细胞内起作用。 三、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 溶酶体(lys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一)溶酶体的结构 ? 溶酶体膜的特征: ?嵌有V-型质子泵,形成和维持溶酶体中酸性的内环境; ?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 溶酶体的标志酶:酸性磷酸酶 类型 ?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 ? 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 ?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又称后溶酶体。 溶酶体是以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为共同特征、不同形态大小,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一类异质性(heterogenous)的细胞器 。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由高尔基体分泌形成,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由初级溶酶体与胞吞泡或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形成。 3、残体(residual body) 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可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肝细胞脂褐质 动物细胞溶酶体系统示意图 (二)溶酶体的功能 ?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吞噬、消化) ?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 ?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 ?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 ?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acrosome)反应。 溶酶体与疾病 ?溶酶体酶缺失或溶酶体酶的代谢环节故障,影响细胞代谢,引起疾病。 如台-萨氏(Tay-Sachs)等各种储积症 (隐性的遗传病) ?某些病原体(麻风杆菌、利什曼原虫或病毒)被细胞摄入,进入吞噬泡但并未被杀死而繁殖(抑制吞噬泡的酸化或利用胞内体中的酸性环境) 台-萨氏综合症溶酶体的同心圆结构 溶酶体酶的合成及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RER) 高尔基体cis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 M6P 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 高尔基体trans-膜囊和TGN膜(M6P受体) 溶酶体酶分选与局部浓缩 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磷酸葡萄糖苷酶 磷酸化识别信号:信号斑 发生途径 甘露糖(Mannose)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第七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