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遗址基本概况探析
                    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遗址基本概况探析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对付匈奴南侵,于公元前212~210年派大将蒙恬,役使10数万民众,用不到两年半时间,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北的云阳林光宫,北至内蒙包头西的九原郡,全长1800里的军事大道。这条千古大道在秦代及以后历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对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址的基本走向作一分析。   1975年,史念海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直道路线复原方案:即秦直道南端,起始于泾、洛两河分水岭子午岭南端的秦云阳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循子午岭西北去,至今甘肃定边一带,再经鄂尔多斯高原,转趋东北,越过黄河,至秦九原郡治九原县(内蒙古包头附近)。这一观点,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主流看法。   2005年为配合“中国?秦直道与草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对全市境内秦直道遗址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的南端在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附近是确定无疑的,然后经公尼召、掌岗图、古路壕、二顷半、城梁古城、班家沟、布尔什兔沟、查罕沟、黄石崖渠、黑格尔沟、高头窑、吴四圪堵,再从吴四圪堵略偏西北行,到昭君坟渡河,稍向东北经二道梁直到包头市南郊的麻池古城。   1 红庆河古城与秦直道遗址   2005年,组成联合调查队在红庆河古城西1500米的地方,发现了秦直道遗迹。这是一次重要发现,因为在红庆河乡内由于工农业生产,地表已经无法断定秦直道的存在,这次调查用考古钻探的方法证实了红庆河古城西侧秦直道的存在。   红庆河,原名红城河。从田地间明显的夯土墙痕迹,和老乡从田里捡出的陶器碎片和陶瓦碎片,可以断定这里曾是一处古代城址,俗称“三套城”。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记述,红庆河古城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子城。外城墙已不存。内城西墙呈土垄状。子城保存较好,平面呈长方形,长136米,宽130米,城墙夯筑,基宽6~10米,最高处为4.5米,夯层厚5~12厘米。文化层厚1.2~3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小口罐、甑残片及陶纺轮、绳纹板瓦、柱础石,“大泉五十”、“五铢”铜钱等。内城北侧约1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有厚1米左右的兽骨。这一带捅箭镞很多,有一次就挖出18斤之多,铁的也有,为数不多。红庆河为古代一重要军事、交通要道,是可以肯定的。红庆河处于高原平川地带,直道修建时,地表无需很大改动,遗迹难于寻觅,也在情理之中,依据史念海的观点,一般道路的修筑是和附近的城池有联系的,新筑的道路往往迁就旧有的城池,而新建的城池往往迁就于已有的道路。所以把红庆河作为秦直道由陕西北部进入内蒙古境内的第一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掌岗图与秦直道遗址   自红庆河北去,经公尼召和张家湾,便是掌岗图遗址,掌岗图不能与红庆河相比,很少有地表遗物,但这里的直道遗迹,却是人们认识秦直道结构的绝好去处。   掌岗图是伊金霍洛旗内的至高点,海拔1399米。直道遗址从南面的豁口以缓坡状向北延伸,长约300米。掌岗图的秦直道遗迹,从岗顶的豁口以缓坡状向北伸延,距豁口约200米处被雨水冲蚀出一条近10米深的沟壑,把直道遗迹断为南、北两截;截面的填方和铺垫的卵石,都显现得很清晰。现行的一条乡间公路恰好在此拐湾,把拐角斜着插进直道南截的北端,把南截北端宽约50米的直道路面切去了近一半,并把南截直道东北角约13米宽的一段遗迹,侧悬于现行乡间公路拐角的西北侧,填方和卵石更加醒目。所以,掌岗图遗址,实在是了解秦直道路面结构的难得地点,既有横断面,也有纵剖面,还有斜切面,人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沟壑北面一截直道遗迹,路面呈拱形,特别是向北倾斜度较大的一段路面,两侧的水土流失虽然很严重,但依然能捕捉得到直道宽约50米的原型。   3 城梁古城与秦直道遗址   东胜西31公里处的城梁古城址,是鄂尔多斯高原的最高点,海拔1553米。若以此为准划一直线向南北延伸,直北抵包头市,直南到红庆河镇,恰好似鄂尔多斯高原之脊背。城梁古城地表文物散布范围很广,在略呈方形的古建筑台基及其四周,各种陶器残片到处可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型板瓦、筒瓦和铺地用的回纹空心砖、下水管残件。据考证,城梁古城为秦汉时期的行宫遗址。   古城西侧不远处,有一被当地居民称为“古路豁子”的遗址,应是当年“堑山堙谷”形成直道通过小山丘时留下的一个豁口。宽约50米左右。登上豁口东侧据高点,向北极目眺望,一连三个宽窄一致、间距不一的豁口,相连成串。转身向南,又有两个豁口,连同身旁的一个,在数十里之内,一连六个方向一致,宽窄相等而间距不一的豁口,贯通一气,不仅可以看出苏林所说“正南北相直道也”的秦直道雄浑状貌,就连“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气吞山河的气势,亦能领略得到。而且更让人触摸到,“堑山堙谷,直通之”的“直”,乃是秦直道最基本的特征。   循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