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时间轴,铸就丰收日
云时间轴,铸就丰收日 有人说时间是女人的天敌,但是我们身边却有一位十分钟爱时间的女人。在她的时间里,她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让家乡菜扬名全国;在她的时间里,这家源于上海的中高档餐馆,在全国铺张40余家,扩张速度飞快;在她的时间里,企业不断打造全新餐饮品牌,缔造餐饮神话。 她是一位企业家,上海丰收日集团董事长。她也是一位收藏家,上百款顶级腕表的拥有者。企业家,收藏家,两者在她身上产生了奇妙的融合,因为她认为时钟面上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正代表了她不同时期的事业速度,也记录了自己的过往和现在。 秒针 寸积铢累 把手表贴近耳朵,仔细聆听秒针勤劳的声音,嘀嗒嘀嗒。通常人们的习惯,看钟表不看秒针,殊不知在整个系统内是秒针带动了分针和时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吴云年轻时候的经历就好比秒针,不那么起眼,但总让人感觉在前进。 孩提时代的吴云对数字特别敏感,街坊邻里都称呼她为“小账房”。“小云,帮阿姨算算上个月买了二十斤米多少钱?小云,张阿姨家下个月做寿要用多少肉票、多少捆柴火?……”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吴云显得非常自得。“爸爸是数学老师,他的基因,我都继承了。” 提起父亲,吴云难免显得有些忧伤。在她十五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幸福美满的童年生活支离破碎。失去了父母的吴云,与哥哥相依为命,表哥会从遥远的地方时不时地汇来些生活费,是他们仅有的依靠,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此时,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这个稚嫩孩童的肩上,她被逼辍学,从没想过曾娇生惯养的她会走进工厂,开始工人的生活。 在工厂工作的日子是单调而枯燥的,她就像一根秒针,每天重复上百次简单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吴云只要想到多做一件就能多赚一些,所有的枯燥乏味都转而变为动力。“我总是全厂第一个上机最后一个下班,每天尽量不喝水,因为喝水要上厕所,我把时间省下来可以多做一点,多赚一点。当年我一个月赚了七十块钱,这在我们厂算一个奇迹。”无论生活如何压迫吴云,她都保守一份坚持,因为她知道只要有时间,就会有梦想。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也吹向了身在宁波象山的吴云。 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下海经商,向来会盘算的吴云也有了一个疯狂的念头:要当“万元户”。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一个望尘莫及的数字!但对于从小就经历大风大浪的吴云来说,要达到目标只是时间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吴云将目光锁定在服装生意上,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她果断决定停薪留职带着少量的资金和7岁大的儿子,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日子,为的就是要成为家乡“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两年后,她成功了。这让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就是一块做生意的料,此刻只是她真正走向商道的一次“路演”。 有了经验之后,机会自然找上门来。九十年代初,吴云的老单位看准了餐饮市场,想找人“试水”开饭店,他们第一个就想到了当时还停薪留职但是已经在服装生意上轻车熟路的吴云。他们将想法告诉吴云后,谁料一拍即合。“其实当时我已经想尝试干点别的事情了,谁知道这机会就来了。”于是,吴云立马就被派去杭州某饭店培训。 能捱,能熬是吴云身上作为商人最重要的特质。在杭州培训的那段日子里,恰逢高温天普通的室内都会让人有种闷热烦躁的感觉,更别提油烟味、汗臭味、饭菜味混合的厨房了。在那里的两个月,吴云忘记了什么是炎热,什么是汗水,在她眼里只有洗菜、切菜、炒菜……只要和餐饮烹饪有关的一切知识她都愿意学习、了解。从那一刻起,她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一行业。 历史往往重复上演。培训结束回到象山后,吴云又做了一次大胆的决定:“自己开饭店。”她果断将之前在杭州培训的培训费退还给单位,拿出所有积蓄6万元,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饭店,也是象山第一家民营饭店。所有人都为之瞠目结舌。 只是吴云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从15位员工、6张餐桌开始,中间经历几次扩张,最终成为象山的餐饮地标。如今你去象山提起“国贸饭店”,老百姓们还会津津乐道。 分针 厚积薄发 1998年,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这是一场展示渔区民俗的盛大庆典,更是一次海洋文化之旅。锣鼓齐鸣、千帆竞发的开渔盛况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万游客,其中上海人尤为多。因为旅游业的热潮也带火了周边的餐饮业,吴云的国贸饭店顺理成章成为了外地游客的首选。在饭点的时候,吴云总是听到游客对其饭店的海鲜赞不绝口,更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在她的意料之内,因为她对于自己饭店的出品非常自信,但也在意料之外,她没有想到上海人如此钟情象山美食。高兴之余,她更多地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上海人那么喜欢象山海鲜,为什么我不把饭店开到上海去?让自己的家乡美食‘走出去’呢?” 说干就干是吴云的做事风格。1999年,带着这些年努力挣来的1000万元血汗钱和勇往直前的信心,只身来到上海闯荡。“当年做决定前我问儿子,妈妈带着所有家当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