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掐断肿瘤“补给线”
掐断肿瘤“补给线” 1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现场。 颁奖仪式开始。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卞修武站起身,整了整军装,扶了扶军帽,深吸一口气,迈着一名军人特有的坚定步伐,走上领奖台。 此时,卞修武突然想起了实验室里那些“老朋友”。 “老朋友” 1986年,出身皖西农村的卞修武经过层层筛选,保送第三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史景泉教授。 “别看这小子平时话少,但一提起科研就滔滔不绝。”史景泉说,“能吃苦,又能耐得住寂寞,这种人天生是块干科研的料!” 然而,入学不久,师徒之间就出现了分歧。 当时,史景泉带的研究生大多从事烧伤研究,这是第三军医大学当时实力最强的研究领域。 可卞修武却想将科研的主攻方向瞄准肿瘤。 “烧伤这块学术基础雄厚,更容易出成绩,你如果选择研究肿瘤,标本不多,方向不清,困难重重呀!”史景泉劝他。 面对导师的好心劝告,卞修武礼貌但又坚决地回答说:“肿瘤是病理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领域,不能因为存在困难,我就逃避。” 见学生决心已下,史景泉尽管略感遗憾,但十分欣赏卞修武的勇气。 正如导师所言,一进入肿瘤这一全新的领域,卞修武就遇到了重重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标本。 “标本不够,找!”卞修武开始行动。学校的病理学教研室没有现存标本,卞修武将目光投向第三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距离学校最近的西南医院,成为他收集标本的主战场。一有肿瘤标本送到病理科,他就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交道”的机会。 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对于每一块肿瘤组织,卞修武都会像对待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处理。碰上一块典型的肿瘤组织病理切片,他会爱不释手,恨不得通过显微镜把它看个一清二楚。通过日积月累,如今的西南医院病理科已经保存上百万张病理组织标本。 这些标本,既是卞修武研究的对象,也成为他特殊的“朋友”,他希望通过这些“老朋友”,去探寻肿瘤生成的蛛丝马迹。 “在各类肿瘤中,数恶性脑胶质瘤最为顽固,特别容易复发,就像韭菜一样,割掉了还会再长……”擒贼先擒王,卞修武决定拿脑胶质瘤“开刀”。 在长期随访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过程中,卞修武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一些患者并没有出现复发,手术后恢复很好,活上十年都没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肿瘤。“即使是同一种肿瘤,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之处,那会是什么呢?”面对“老朋友”――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切片,卞修武陷入了思考。 搜寻肿瘤的血管 1991年,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 阅览室一角,正在寻找博士研究课题方向的卞修武静静地坐着,埋着头,皱着眉,全身纹丝不动――除了眼球。 他捧着一篇医学论文,双手已微微出汗。 论文题目下面印着作者姓名和单位:“弗克曼,美国哈佛大学。” 三个多小时里,卞修武将这篇论文读了三遍。 论文中,弗克曼提出一条肿瘤治疗的新思路:减少肿瘤血管生成,“饿死”肿瘤细胞。 “这个思路很有道理!”但细看论文发表的时间,是在1971年。“20年前提出的理论,对现在还有多少意义?”卞修武有点拿捏不准。他决定仔细研究这一理论的应用成果。果不其然,20年间,根据弗克曼“饿死肿瘤”理论开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临床用药效果并不好。 “问题出在哪里?”在实验室里,卞修武又习惯性地找到他的“老朋友”――肿瘤切片,希望从它们身上找到答案。 “血管?没错,问题一定出在血管上。”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上,与肿瘤细胞交织在一起的形态各异的血管,让卞修武恍然大悟,“20年来,大家都关注肿瘤细胞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血管,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抑制血管生长,但恰恰没有深入到肿瘤血管的内部,去研究那些血管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此后,我就专心做一件事情,研究肿瘤里面的血管。”卞修武回忆说。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实验室,显微镜下,病理切片上,血管,血管,还是血管……五万多张肿瘤标本石蜡切片,被卞修武放在显微镜下,逐一分析。通过对这些“老朋友”的深入了解,卞修武终于有了发现:“八种,肿瘤微血管有八种不同类型!” “小子,从1991年到1995年,你都是一个人在做,不容易呀。”卞修武的研究初步取得突破后,一直关注并支持他的史景泉称赞道。 “没事,我不累,况且我也没感到寂寞!”卞修武拍了拍显微镜说,“我的朋友可不少呢。” 史景泉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对父母尽到孝道。”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父母相继去世,成为卞修武此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选择的课题难度大,又是基础研究,卞修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为了深入研究肿瘤血管的奥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卞修武组建了科研团队,他们利用手头的标本,组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