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过食肥甘和醇酒炙腻以及情欲恚恕,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因此注意节制饮食和避免七情内伤,对本病具一定的预防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中医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92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1-02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西医是通过使用胰岛素注射技术来治疗糖尿病,而且中医是以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予以药物治疗。 1 糖尿病的分类 1.1 1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B细胞毁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1)自身免疫性:急发型和缓发型,GAD或(和)胰小岛抗体阳性。 (2)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 1.2 2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其不同程度可从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显著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1.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有:①12号染色体,HNF-la(MODY3);②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MODY2);③20号染色体,HNF-4a(MODY1);④线粒体DNA;⑤其他。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有:①A型胰岛素抵抗;②妖精貌综合征;③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④脂肪萎缩型糖尿病;⑤其他。 (3)胰腺外分泌疾病。有①胰腺炎;②创伤/胰腺切除术;③肿瘤;④囊性纤维化病;⑤血色病;⑥纤维钙化性胰腺病;⑦其他。 (4)内分泌病。有①肢端肥大症;②库欣综合征;③胰升糖素瘤;④嗜铬细胞瘤;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⑥生长抑素瘤;⑦醛固酮瘤;⑧其他。 (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有①vacor(吡甲硝苯脲,一种毒鼠药);②羟乙磺酸戊氧苯咪;③烟酸;④糖皮质激素;⑤甲状腺激素;⑥二氮嗪;⑦β受体激动剂;⑧噻嗪类利尿剂;⑨苯妥英钠;⑩干扰素a;其他。 (6)感染。有①先天性风疹;②巨细胞病毒;③其他。 (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有①僵人(Stiffman)综合征;②抗胰岛素受体抗体;③其他。 (8)其他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有①Down综合征;②Klinefelter综合征;③Turner综合征;④Wolfram综合征;⑤Friedreich共济失调;⑥Huntington舞蹈病;⑦Laurence-Moon-Biedel综合征;⑧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⑨卟啉病;⑩Prader-Willi综合征;其他。 2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1 上消,肺热津伤。 (1)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2)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3)方药:消渴方加减。天花粉40g,生地30g,黄连6g,麦冬18g,知母12g,沙参15g,葛根15g。 (4)加减: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乃肺肾气阴亏虚,可用二冬汤(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甘草、人参、荷叶)加黄芪、山药、苍术、元参。这四味药一气一阴,一脾一肾,对降血糖、尿糖有卓效。以下各型均可随证选用。如苔黄燥,烦渴引饮,脉洪大,乃肺胃热炽,耗损气阴之候,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 2.2 中消,胃热炽盛。 (1)主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2)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3)方药:玉女煎加减。生石音50g,知母15g,麦冬15g,生地30g,玄参24g,山药30g,石斛15g,黄连6g,怀牛膝10g,甘草6g。 (4)加减:如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黄)润燥通腑,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 2.3 下消。 (1)肾阴亏虚。①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②治法:滋阴固肾。③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生地60g,山药40g,山萸肉15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五味子10g,枸杞子10g,黄连3g。④加减:如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证见烦躁,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宜养阴清热,固精潜阳,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若尿量多而混浊者,宜益肾缩泉,加益智仁,桑螵蛸、蚕茧等;若气阴两虚,伴困倦,气短,舌淡红者,宜酌加党参、黄芪等益气之品。 (2)阴阳两虚。①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