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海防军事学家―郑若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代海防军事学家―郑若曾

一代海防军事学家――郑若曾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明孝宗弘治六年(1503年)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一世代书香门第家庭。其高?郑文康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进士,授大理寺,列入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其父亲郑宗儒,明经学,有修养。郑若曾从小便受较高层次的文化的熏陶。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郑若曾不仅自幼秉承家学,而且他的老师也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物。他幼年师从魏校,后又师从王守仁、湛若水。魏校,字子才,号庄渠,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乃昆山大儒。王守仁,字伯安,时人称他为阳明先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开创“心学”, 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王守仁还精通兵法,在治军和战略战术上都造诣很深。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官至南京礼、吏、兵部尚书。家学和师承的双重推动,注定郑若曾成为一代著名学者。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郑若曾以贡生入国子监读书。第二年,他参加考试,虽得第一,但由于对策直陈时弊,而被列入副榜。四年之后再考,依然是第一,但由于与主考官争执,再次列入副榜,遂决定不走科举之路,从事教育,很快名扬天下,时人称之为开阳先生。他与当时一大批名家学者来往密切,如王守仁的高徒王畿,明代的散文家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都是他的朋友。尤其指出的是唐顺之,不仅能文,且善武。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时,他眼见沿海地区生灵涂炭,寝食难安,亲自乘船出海督战,屡败倭寇,并辑《武编》一书。郑若曾撰写《筹海图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唐顺之的启发。  嘉靖三年(1552年),倭寇开始猖狂地侵扰东南沿海,昆山沿海一带倭寇肆虐。当时明朝腐败不堪,且海上作战水平低下,与倭交战,十战九败。郑若曾以《殄倭方略》密陈总督胡宗宪。被胡宗宪及戚继光聘入幕,参赞机务,后受胡宗宪委托,郑若曾出定海关考察海防形势,编写《筹海图编》,为海防海战筹划方略。  《筹海图编》共十三卷,卷一主要内容是72幅“沿海山沙图”和“日本岛夷入寇之图”,这些地图全面参考了前人的各种沿海图籍,并且用不同图形和符号标注沿海各军事、行政单位名称,以及山丘、港湾、河口、岛屿、沙洲、礁石等情况,从而构成了最严密的海防图,对于了解明代海防地理形势极为重要。卷二包括“王官使倭略”、“倭国入贡事略”、“倭国事略”和两幅“日本国图”,主要讲述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对当时日本国情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卷三至卷七,分述广东、福建、浙江、直隶、山东和辽阳海疆形势。每卷的写作形式都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沿海各府地图;第二部分为“兵防考”,开列了沿海各地自提督、总督、各级镇将以及沿海卫所、巡检司烽堠的分布、员额以及沿海卫所战船数量;第三部分为“倭变记”,记录该省区自明初以来历年来的倭患情况;第四部分为各省事宜,综合论述该省区的海防地理形势和防倭要点。卷八至卷十,集中记述嘉靖倭患的情况,首先以图表的形式逐月列出了惠潮、漳泉、兴福、温台、宁绍、杭嘉、苏松、常镇、淮扬八个区域的倭患大事,其次用谱系图,将十四股倭寇情况简明扼要的标示出来。最后记载了平倭过程中取得的历次大捷,并登记下了历年倭患中的殉难者名字、身份。最后三卷为“经略考”,内容既有宏观上的的政治、战略思考,也有微观上的战术、纪律、兵船、兵器等研究。既包括军事方面的战守、训练、城建、保甲,也包括经济、外交方面的内容。  郑若曾的海防思想集中体现在《筹海图编》一书中。在《筹海图编》中,他提出了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的海防方略。  关于御海洋,郑若曾认为,“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犹江防者必防之于江,此定论也。”他认为马迹、羊山、大衢、陈钱等岛是南直隶和浙江沿海的门户,是倭寇入侵的必经之路。郑若曾认为:明军的战船、火器都优于倭寇,明军善水战,倭寇善陆战;而且倭寇数日航行海上,长途奔袭,饥渴疲惫,战斗力大大削弱,倭寇船队靠近这些海岛时,正是歼灭它的好时机。于是他建议用战船固守这些岛屿及附近海域,歼敌于海上,这样也使沿海地区免遭战争破坏。  关于御倭寇于海洋的方略具体性措施,郑若曾认为有以下几点:  1.沿海普遍巡哨并有效地组织沿海各省“协谋会捕”。2.在倭寇入侵必经之要冲,设置多层次的海上防线。不间断的打击倭寇的进攻,使他们疲于应对。3.守海岛。《筹海图编》指出,在沿海倭寇必须停泊接济的岛屿上设兵戌守,使倭寇“来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济,船中水米有限,人力易疲,将有不攻而自遁者,况乘其疲而夹力攻之,岂有不胜者哉”。4.利用沿海渔民御敌海上。将沿海渔民登记造册,平时他们从事捕鱼生产,若出海遇有倭寇则迅速报官,兵船能够及时出海作战,渔船也随之追剿倭寇。  关于固海岸。明时,倭寇总是一船一船分批侵犯中国沿海,时间有先有后,百密难免一疏,明军海上防御再严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而旦海上“万里风涛,不可端倪,白日阴霾,几如黑夜” ,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