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惬意金门,意想不到美
惬意金门,意想不到美 现在从福建去金门非常简单,证件办好后,从厦门东渡或者五通码头出发,一个小时的船程,就到了东岸――金门。 住在金门古厝 在金门不可不住民宿。金门主要的几处可以供游憩的传统聚落,包括水头、琼林、珠山、欧厝、山后等。其中,水头和珠山聚落有许多修旧如旧的民宿。这些民宿既不失老屋原貌,而且每一间都有独立的卫浴设备,十分干净舒适。 金门至今遗存2600多幢红砖古厝。因军事原因,沿海500米内禁止建设,且全岛楼层最高不得超过3层,因而金门都市化的前进步伐缓慢又缓慢。 当地留下了许多中西兼蓄、融合闽式民居及南洋风格特色的洋楼,叫做“番仔楼”。这些房子多半拥有优美精致的回廊列柱、山墙雕饰、泥塑彩瓷,洋楼所使用的是由福建所运送来的最上等建材,花釉瓷砖亦是极其华丽昂贵,却又搭上了红砖、门联、堂号等。红砖上还拼出了喜庆的汉字。在洋楼群中,最为人所知的,应是当地地标得月楼,乃是过去用来防御盗匪的枪楼,楼高11米,外墙厚达40厘米,建筑的线条及装饰极具美感。以得月楼为标杆,左侧有三栋连接一气的富丽洋楼,栏杆、窗棂甚富巧意,山头装饰精致细腻、多彩多样。 洋楼也是金门的一大特色。金门历史上有三次移民潮,金门华侨的足迹遍及东南亚,部分散居日本、香港等地,其中,以新加坡的金门人最多,马来半岛次之。金门子弟远赴南洋打拼,挣了钱后,就在故乡起楼房,于是留下了许多中西兼蓄、融合闽南民居及南洋风格特色的洋楼,叫做“番仔楼”。在洋楼群中,最为人所知的,应是当地地标“得月楼”。得月楼兴建于1931年,楼高11.6米,共有5层。入口的枪楼是过去用来防御盗匪之用,曾经是金门全岛最多楼层及最高的建筑。 我们选择的民宿刚好在总兵府的后面,门前有棵通天的木棉,是总兵府后院延伸出来的。金门的古厝主要还是沿袭闽南传统建筑风格,有优美的迥廊列柱、山墙雕饰、泥塑彩磁。行走于古巷旧宅之间,就像是阅览一幅民俗风情画。走路一分钟便到金城车站,交通便利,周围都是热闹的街道,箅是处于繁华的中心。在那里的两晚都睡得很舒服,逛了一天,到晚上三个人便在房间看台湾的综艺节目。语言相通,看的节目也是平常在家常看的,完全没有陌生感。 夜游老街 金城镇市区当地人惯称为“后浦”,为金门县府所在,非常适合夜间行程。华灯初上,乘着徐徐凉风,慢步其间,十分惬意。沿途可见金门当地美食、小吃,及特产店,可以顺道选购,走累了也可以坐下品尝美食,喝杯奶茶。 夜游线路的终点是模范街,两旁街坊近年来多了些餐厅、酒吧,为古典风味增添几许新潮气息。在街上走了一圈,找了一家鱼丸小吃店,看着阿兵哥在街上走来走去,穿着统一的军装、皮鞋,包包,只有戴眼镜和没戴眼镜之分,煞是有趣。 金门“县政府”在总兵署设有免费夜间导览服务,以散步夜游拜访10个后浦小镇旅游景点,夏令集合时间为晚间7点半。线路起点为清总兵署,一路途经北镇庙、将军第、内武庙、浯江书院(朱子祠)、外武庙、邱良功母节孝坊、金门模范街等,其中多处景点均有解说、导览服务。 位于浯江街上的总兵署,原是明朝万历年间才子许獬读书的地方,早年称“丛青轩”,到清康熙年间总兵陈龙迁治后浦,丛青轩也改建为总兵署衙,为台闽地区仅存的总兵署。整建后的总兵署面貌一新,院内有一堂二房四厅,庭院种植巨大的古榕树和木棉树。 除高梁酒外,菜刀也是金门的标志产品,因为它有着令人好奇的材料一废炮弹片。走在金门街头,可不时地见到一些刀铺。记者在一家名为“金永利”的刀铺看到,一边厢是各式钢刀琳琅满目,另一边则摆着大大小小的废弹片,煞是醒目。据介绍,“金门菜刀”出名后,赝品充斥街市,于是有的厂家让现场指定炮弹片制刀,深受欢迎。 其实,金门的制刀匠多为祖传,大多又是由厦门迁来。上世纪初,金门的刀业就已颇具规模。但日据时期,岛各项物料短绌,钢铁材料尤缺。困顿中,刀匠便以盟军轰炸所遗的弹片试铸刀具。两岸炮战后,金门制刀有了更多的取材。 一辈子打造了不下50万把菜刀的林世安,三代都是铁匠,他是最早一批把弹片变成菜刀者,因而被称为“金门菜刀大王”、“战地时代的生财奇葩”。 战地风光 第二天在民宿吃了早餐,便去车站坐车,领略金门的战地风光。 金门的海湾显然和别处不同,退潮的时候,金色沙滩就显露出它“狰狞”的一面。一根根本该在火车轨道上的钢轨矗立海边,俗称“轨条砦”。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些轨条砦是两岸对峙时期,防止解放军船只登陆用的。与此相“配套”的,还有海边栽种的琼麻。当年登陆的解放军,身体一旦被这些带刺的琼麻刮到,伤口就会发炎,并很难愈合。在金门,你会发现历史的吊诡,曾经它们的使命是防范解放军登陆,如今却成了吸引大陆游客的一道“杀手锏”。 对历史有兴趣的陆客还可以去参观古宁头战史馆和八二三炮战纪念馆。这是国民党迁台之后,两岸之间最重要的两场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