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易导读校
PAGE PAGE 4周易導讀易,是易經的簡稱,八卦和六十四卦亦稱為易,所以,學易經首先要了解“易”的義理和易經創作成書的歷程。古人有三古、三聖、三易的美妙傳說。三古,即指易經產生、創作、傳承和成書,歷經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個大的歷史時期。上古是指伏羲、女媧生活的新石器時期;中古是指夏、商、周(西周)三代時期;近古則是指春秋戰國(東周)時期,距今約二千五百多年。伏羲和女媧是華胥氏的兒女,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夏”一詞是根據這位始祖母的姓(華,原義為花)和第一個王朝的名字(夏)合稱的。華胥氏時期已進入新石器時期,這時已經有了彩陶和網罟、結繩記事等文明初萌。後來,她的兒子伏羲氏又發明了八卦,以另一種更為簡明方便的符號代替了結繩記事符號。“伏羲始作八卦”對華夏文明起源做出了偉大貢獻,故稱伏羲為上古之聖。中古之聖為周文王。周文王被紂王囚於羑裏獄中時,悉心演繹上古的八卦和連山易、歸藏易,並在此基礎上,演繹出新的六十四卦,並為每一卦寫了卦辭。其後,他的兒子周公又為三百八十四爻撰寫了爻辭。自此,卦形便有了文字,圖文兼得,象意參照,為易經的成書奠定了基礎。當周文王的周易傳至孔子時,孔子已有得之恨晚之感,他從五十歲開始虔心研習周易,並使串連竹簡的牛皮繩三次磨斷。孔子對卦辭和爻辭又作了進一步的詮釋和發揮,撰寫了幾萬言的解讀文字,有解釋卦辭和爻辭的“彖辭傳”、“象辭傳”和“文言”,有闡釋易理的“繫辭傳”,有說明卦象、卦理的“說卦傳”,說明卦序排列的“序卦傳”和“雜卦傳”。於是,周易便有了新的內容,卦辭和爻辭便稱為易經,孔子的文字便稱為易傳,合稱周易,或名易經。所以,孔子是使易經承前啟後的近古聖人。傳說連山易為神農氏所創,神農氏即炎帝。神農氏將八卦每兩卦一重,首次演繹為六十四卦。因炎帝又號連山氏,故以象徵山的艮卦為首卦,取義為“山之出雲,連綿不絕”,又因為夏代時所流行,故曰“夏道連連”。歸藏易為軒轅氏所創,軒轅氏即黃帝,又號歸藏氏。黃帝演繹的六十四卦以坤卦為首卦,因坤象徵地,地是萬物的歸宿和載體,故名歸藏易,又因為殷商時所流行,故曰“殷道親親”(坤為母)。因年代久遠,連山易、歸藏易已佚。周易為周文王在羑裏被囚時演繹的六十四卦,以乾卦為首,表明天地初開,萬物始生,又以未濟卦為末卦,表明一事的終末又是另一事的開始,周而復始,周行不止,故名周易。又因乾卦為天,天尊地卑,故曰“周道尊尊”。传承至今的易经就是周易。周易一書,由易經與易傳組成。易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形、卦辭和爻辭,自漢代以來就將其分為上下二篇。上篇又稱“上經”,共三十卦,自乾卦至離卦;下篇又稱“下經”,共三十四卦,自咸卦至未濟卦。易傳又稱易大傳,卽十翼,是十篇闡釋易經的羽翼文章,包括彖傳上下各一篇、象傳上下各一篇、繫辭傳上下各一篇、文言傳一篇、說卦傳一篇、序卦傳一篇、雜卦傳一篇,共七種十篇。彖傳判定一卦之義,專釋卦名、卦象、卦辭,而不涉及爻辭。象傳包括大象傳和小象傳兩種,說明各卦的卦象和爻象。說明卦象的稱為大象傳,說明爻象的稱為小象傳,多舉萬物之象以喻人事。繫辭傳是對周易全書的解釋和發揮,綜論易義的精深博大,或專論乾、坤,或解說各卦各爻,或說明重要術語,如剛柔、吉凶、悔吝等,對周易創作時代和功能,也有所討論。文言傳專說乾、坤兩卦的豐富含義。說卦傳解釋八卦的性質、方位、象徵意義以及重卦的由來。序卦傳說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雜卦傳則說明各卦之閒的錯綜關係,雜揉衆卦,錯綜相對,以辨諸卦之義。據易經卦爻辭中有“簋”、“匕”兩種器皿的使用記載,說明當時的社會業已開始了低級的農業生產,種植黍、稷,釀酒,有略具雛形的木器製作了。“瓶”字的出現,見得出陶製的發展。而漁獵的文化內容比甲骨文少,可知易經時代已進入漁獵經濟的末期,卽畜牧經濟的興盛時期,農耕生產已經開始。農耕始,漁獵終,“人與獸爭”的時代已經進到“人與人爭”的時代。卦爻辭的文字反映了井邑的生產:“改邑不改井”;王、侯身份出現:“利見侯”、“揚于王庭”;有較大規模的戰爭:“利用侵伐”、“利用行師征邑國”。定居下來,故都邑制度萌芽,又由於單位經濟集團的利害衝突,戰爭就時常發生。從祭祀與婚嫁制度看,卦爻辭與殷商甲骨卜辭相比較,內容與進化階段相去不遠。在宮室制度上,“家”、“庭”、“廟”的稱謂,均未見於卜辭,很可能卦爻辭比卜辭晚出。社會身份上,卦爻辭中除了已見於卜辭的王、侯、主等之外,還有卜辭中尚未之見的君子、匪人、大人、丈人、童蒙、後夫等等。可見社會階級的對立,業已形成。甲骨卜辭是殷代的,這一點已成定論,而卦爻辭與之相比較,時代背景、發展階段都很相似,不過稍進一些。又從卦爻辭中,“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高宗伐鬼方”等記載來看,其史實均不超過文王、箕子以後的時代。繫辭傳下說:“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說:“易之興也,其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