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3--其它岩类储层和盖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盖层的概念及类型 二、盖层的封闭机理 三、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 二、盖层的封闭机理 1. 物性封闭 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统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大小可由下式表示: Pа——最大连通孔隙毛管压力(排替压力) R——最大连通孔隙半径 σ——气(油)水界面张力 σ——三相界面接触角 物性封闭的实质——高排替压力逸制游离烃通过盖层的散失。 排替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盖层岩石的粒度和压实程度。 只有当气藏(油藏)剩余压力大于盖层排替压力时,盖层最大连通孔隙流体被排替,油气开始逸散,当压力降到盖层排替压力时,逸失停止,直到下次油气藏压力积蓄到高于盖层排替压力。 2. 烃浓度封闭(低扩散系数) 实质:高烃浓度盖层抑制油气的扩散逸失。 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流体扩散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轻烃(甲烷)最重要,取决于岩石的致密程度和烃浓度差;烃类通过盖层的扩散量可由下式表示 扩散系数与岩石参透率K一样,是表征岩石本身抑制扩散能力的参数,与扩散流体性质有关系, 岩石扩散系数越小,盖层封闭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也与盖层中烃浓度有关. 3.超压封闭 较高的盖层孔隙流体超压,抑制水溶烃和游离烃逸失。 4.盖层研究方法 1)盖层宏观分布 利用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确定盖层的分布范围,横向连续性,确定区域与局部盖层及其岩性。 2)盖层微观封闭能力 (1)排替压力研究 ①盖岩样品测试; ②建立排替压力与声波时差关系,根据声波时差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建立排替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并根据各井盖层埋深研究出盖层排替压力平面分布规律。 (2)扩散系数及烃浓度研究 ①实测; ②建立实测扩散系数与声波时差关系,通过声波时差求取扩散系数。 ③建立烃浓度与深度之间关系曲线,研究各深度处烃浓度封闭能力; (3)建立声波时差与深度之间关系,研究盖层的压力封闭能力。 3)盖层封闭有效性研究 通过恢复盖层封闭性演化史、源岩排烃史,研究二者匹配关系,只有在源岩排烃以前,或早期阶段形成的盖层,才具较高的有效性,在排烃之后形成的盖层,不具有效性,尽管有时此类盖层封闭能力很强,但不封闭油气,如青山口组对侏罗系气源气的封闭。 第六节 生储盖组合 概念: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生油 层、储集层、盖层的一套有规律的组合类型。 按时代分:古生新储、新生古储、自生自储自盖 按组合方式分: 正常式,从上到下依次为盖层,储层,生层。 侧变式,生储同层,侧向变化。 顶生式,生盖同层。 第六节 断层封闭机理 对置盘地层或断层带与目的层之间存在排替压力差 一、断层侧向封闭机理 1.目的盘储层与对置盘非渗透层相对接; 2.断裂充填物比储层有更高的排替压力。 二、断层垂向封闭机理 1.断层面紧闭; 2.断裂充填物比储层有更高的排替压力。 三、断层封闭的差异性 莲花油藏剖面图 1. 断层封闭能力的差异性 * 第五节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概念: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 止油气向上逸散的非渗透岩层。 细粒、致密、孔渗性差。 一、 盖层的概念及类型(Cap rock) ① 膏盐类盖层 最佳盖层。石膏、硬石膏和岩盐 ② 泥质岩类盖层 最常见盖层。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③ 碳酸盐岩类盖层 泥灰岩、致密灰岩 ,较差 1.按岩性分类 区域性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者坳(凹)陷中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大,分布广而稳定的盖层。对整个盆地或者坳陷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 局部性盖层:指分布在一个或数个油气保存单元内或者在某些 局部构造或者局部构造上某些部位的盖层。在局部地区分布的盖层。只对某一地区局部的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 2.按分布范围大小分类: 3 根据盖层与油气藏的位置关系: ①直接盖层:指紧邻储层之上的封闭岩层。可以是局部性盖层,也可以是区域性盖层。 ②上覆盖层:指储集岩上覆直接盖层之上的所有非渗透性岩层。 一般是指区域性盖层,对区域性的油气聚集和保存起重要作用。 Q——扩散量 H——盖层厚度 C0——初始浓度 C1——盖层上部浓度 S——扩散面积 T——扩散时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