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和答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和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 C.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 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芦花荡》这篇小说主要写了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无畏,还让我们想到苇塘 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B、《台阶》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C、《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D、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默写填空:(8分) (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2)《大道之行也》中能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3)“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 。” (4)《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抓走的句子是 。 (5)《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_ ___, __ ”。 (6)“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句话出自 的课文《老王》,“他”是指 。(1分)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2分) (8)杜甫《春望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