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互通连接线地质灾害危险性估及防治.docVIP

丰城互通连接线地质灾害危险性估及防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城互通连接线地质灾害危险性估及防治

丰城互通连接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所承受的运输压力与日俱增。除了新建新的高速公路以外,对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也已成为一种缓解高速公路运输压力的途径之一。然而,在道路新建过程中,对道路沿线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已成为必要前提。本文以江西昌樟高速改扩建丰城互通连接线新建工程为例,对其沿线区域内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为道路的修建提供必要的参考。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地?|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241   0 引言   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简称“昌樟高速”是国家公路网(7918网)中的上海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西省“4纵6横8射”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地段,也是江西省连接周边省份、加强对外联系,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跨省高效公路运输大通道的咽喉要道,在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丰城互通为B型单喇叭互通,与丰城服务区合并建设,且位于梅林镇区,已经制约地方的规划及发展,扩建时采用了移位新建的方案,不仅提高了互通的安全性,而且为梅林镇的规划和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   1 沿线评估区地貌地质概况   评估区,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改扩建丰城互通连接线新建工程地处丰城市梅林镇。本项目起点位于新梅公路尚庄铁路跨线桥下,与新梅公路接顺,路线向西北布线后与丰矿大道呈十字平面交叉,将原丰矿大道环岛平交改造为十字交叉。之后再继续向北经朱家、魏家、谭家,在巷口村东侧与与已建成通车的温泉大道起点及在建的新丰城互通入口相交,如图1。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岗地地貌为主,仅沿河流两侧分布少许冲积阶地,地面标高22.3-66.3m,最高点位于评估区南部岗头岭,最大相对高差40m,地形坡度一般为0-10°,山坡植被发育良好,多为草本植物,低洼地为旱地,如图2。   评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洪积层,第三系中新统临江组(E2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狮子山段(P2l3)、老山段(P2l2)、官山段(P2l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区内存在一北东向展布的舒缓波状向斜构造(梅岭向斜),在K0+888西侧260m,地层倾角平缓,多在15°左右,向斜主要由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构成;西南端被F2断层切割,位于K0+888-K1+820段东侧500m,而与龙潭组老山段相接,F2为逆断层,倾向90°,长约3.5km,该断层近南北向自茶山岭西侧经木山村向南至整个评估区以南。另据1:20万清江幅综合水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评估区内尚有断层F1发育,在K0+888-K0+980段斜穿过为正断层,倾向85°,该断层整体呈南北走向,断层规模较小,长度约4公里[1]。   区内地下水类型根据其形成自然条件、运移特征、赋存空间特征,主要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茅口组灰岩岩溶裂隙水等三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孔隙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平缓迳流为主,就近向低洼处排泄。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的补给与其出露类型关系密切。裸露型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通过地表溶蚀裂隙、溶槽、溶孔、溶蚀洼地和溶洞直接流入补给地下水。覆盖型岩溶水则依附于上覆的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和大气降水通过松散岩类间接补给,或地表水切割含水层垂直渗入补给。岩溶水的排泄方式较为单一,总的以上升泉及下降泉形式排泄于地表。   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迳流速度较快,迳流途径短,其径流方向与山坡向一致,以下降泉或上升泉形式排泄于沟谷及山前地带。   2 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   评估区所处区域为梅林镇至罗舍周家一带,据现场调查与访问未发现崩滑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周边自然斜坡坡度在5~10°,斜坡较缓,坡体植被发育,斜坡高度在7.5~15.0m之间,坡体被植被覆盖,稳定性好,对拟建公路影响较小。以岗地地貌为主,地形较为平缓开阔,无地形切割形成的沟谷,地形相对高差较小,多平坦型。评估区无松散堆积物,植被发育,以松树、杂木、灌丛为主,覆盖率达85%。根据评估区内的地貌形态及泥石流形成的条件,评估区内自然状态下难以形成泥石流[2-3]。   由于评估区内主要发育二叠系下统茅口组裸露型及覆盖型灰岩,岩溶发育。评估区内裸露型灰岩分布在拟建公路K0+888~K2+260段东侧500米处,线路长1380m,面积约为0.78km2;覆盖型岩溶分布在拟建公路K1+700~K3+600东侧200m,线路长1690m,面积为2.68km2。   由于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具隐蔽性、突发性、灾害性等特点,有必要对该路段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区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针对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区,采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