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doc

国家标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

ICS ICS 65.020.01B 15N 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443.7_2007小 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Rules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7:Rule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Aphids2007—09—14发布 200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 NY/T 1443 7—2007刚 吾NY/T 1443—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麦抗秆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第6部分:小麦抗黄矮病评价技术规范;——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第8部分:小麦抗吸浆虫评价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NY/T 1443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万权、刘太国、陈巨莲、程登发、曹雅忠。NY/T NY/T 1443.7—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对蚜虫抗性鉴定、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 群体)、杂交小麦、转基因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对小麦蚜虫抗性的田间鉴定 和评价。本标准中所指小麦蚜虫为蚜虫混合种群,主要包括麦长管蚜Sitobion nz—ne(Fabricius)、禾谷缢管 蚜RhopalosiphUm∞威(Linnaeus)、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麦二叉蚜 Schiza嘶is graminum(Rondanl)等o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小麦抗蚜性resistance to wheat aphid小麦品种具有的影响蚜虫最终危害程度的可遗传特性。生产上某一品种在相同虫口密度下比其他品种损失小、受害轻,从而表现优质高产的能力。2.2抗蚜鉴定圃nursery for evalution of resistance to aphid在田间设置的用于鉴定小麦抗蚜性的试验区。2 3抗蚜性对照品种check variety of resistance to wheat aphid经过田间多年、多点抗蚜性鉴定所筛选出的具有相对稳定抗性的小麦品种,作为小麦品种(系)抗蚜 性鉴定的参照或依据。2.4模糊识别鉴定方法fuzzy recognition technique模糊识别是指对具有模糊性特征的客观事物和问题,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识别和判定的过程。2 5蚜害级别rating scale infesled by wheat aphid小麦品种及其相关材料抵抗小麦蚜虫为害的水平或程度。3田间抗蚜性鉴定3.1鉴定圃选址 鉴定圃设置在小麦蚜虫常年发生重、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3.2鉴定圃设置鉴定圃采用开畦条播、等行距配置方式。畦埂宽50 Cnl,畦宽250 cn3.,畦长视地形、地势而定;距畦 埂125 cm处顺畦种1行保护行用于诱集麦蚜,在保护行两侧20 CITI横向种植鉴定材料,行长100 cm,行1NY/T NY/T 1443.7—2007距30 cm。鉴定圃四周设100 cm宽的保护区。说明:口:矩形框表示畦埂;——:实线表示保护行和对照品种:表示鉴定材料图1鉴定圃田间配置示意图3.3播种与管理3.3.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即冬性材料按当地气候正常秋播,弱冬性材料晚秋播,春性材料顶凌春播。3.3.2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方式播种。每份鉴定材料播种2行,每隔20份鉴定材料播种1行抗蚜对照品种,鉴定材料每行均匀播种100粒;保护行种植当地常规品种,按每100 cm行长均匀播种100粒。各材料重复种植3次,第一重复各参试材料及对照抗性品种顺序排列,第二、三重复随机排列。3.3.3管理 鉴定圃不施任何杀虫剂,田问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3.4蚜害调查方法 在大多数小麦品种处于灌浆期(即麦蚜发生盛期)时,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田间自然发生的麦蚜混合种群进行蚜害级别调查。调查分三组、每组2人同时调查。调查人先在田间扫视鉴定材料总体的蚜 虫发生情况,然后逐行进行随机模糊抽样调查,目测各材料整行麦株上蚜虫的发生数量,确定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