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造活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不动产”,是城市未来的根与魂。成都站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要求,指明了涵养天府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激发文化创造、共建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为都江堰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蓝图。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文明密码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化留存,饱含智慧结晶和文明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紧密关系,深刻阐述了文物保护的正确理念和基本原则。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日益显现,文物保护的任务日益繁重,文物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法治观念还有待提升,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了破坏,部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灭失危险,文物建筑消防安防存在隐患,文物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文物拓展利用不充分,文物保护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都江堰市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58处;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三级及以上珍贵文物1050件(套),这些具有极高历史、人文、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是都江堰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山银山”。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守住红线,建立健全事责明晰、管理有序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依法推进新形势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文明密码的永久传承。   挖掘本土文化,厚植城市文脉   都江堰市地处天府源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经过数千年文化沉淀,具有独特的文化多元性,包容和谐、交相辉映,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根基。面对可供挖掘的丰富文化内涵,既要尊重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史,细化历史文化的保护措施,又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核心价值,构建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元次、多结构的文化体系。   要传承好、转化好水利文化、古蜀文化、熊猫文化等以本土特征为主体的地域文化,让都江堰文化特色元素与现代手段交叉、融合、创新、创造,将文化融入人们生产生活中。做好文化遗存的普查,通过梳理挖掘,形成一套独特完整的青城山道文化体系。继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推动“清明放水节”申报世界非遗项目,“柳街薅秧歌”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青城武术、洞经音乐等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以都江堰独有的文化、地理环境为基础,扶持具有西蜀文明、天府文化、灌县特色,展现治水文化、道文化、养生文化等题材的影视剧、纪录片、网络剧等项目,支持打造知名??景网游品牌,持续办好道教文化节、李冰文化节、中国田园诗歌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提升对外影响力。   突出特色要素,培育产业集群   都江堰市承担着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要认真落实“西控”战略,积极学习借鉴文创产业“杭州模式”,以《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为指导,激活经济市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把都江堰市打造成为西部文创中心的窗口基地和聚集区。综合分析产业分布、城市特色等因素,可以打造建设“六个聚集区”。   一是打造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文博产业聚集区。重点恢复水利府展示功能,建设具备水文化广场功能的水利博物馆;围绕都江堰水文化核心区域,打造西街院子、古县衙公园、文庙国学基地等文化功能区;在古城区重点引进建设非国有博物馆集聚区,建设城市博物馆群落。二是打造以道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聚集区。深度开发道家养生餐、养生术等一系列道文化主题产品,以道教医药养生文化为载体,打造青城道家医药养生产业,建立新型度假休闲养生基地。依托青城山芒城遗址、玉堂窑等重要点位,打造大青城文旅产业集聚区。三是打造以熊猫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度假产业聚集区。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建立大熊猫保护与文化传播联盟机制,提升熊猫文化核心竞争力;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提升以熊猫谷为中心的熊猫旅游文化品牌,打造集熊猫自然乐园、熊猫主题游乐园、熊猫主题酒店、熊猫创意产业等于一体的“熊猫文化”主题娱乐度假功能区。四是打造以山文化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产业聚集区。以“山地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中国西部高山河谷旅游度假区,打造文化休闲体验功能区。深度发掘青城山、灵岩山、赵公山等山地文化,将青城山打造为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打造提升灵岩书院、南堂等一系列文化地标。五是建设以天府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文化产业聚集区。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川西田园自然本底,打造以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为主的乡村生态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