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灰色知分子阿Q
灰色知识分子阿Q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以一位冷静的学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类进行的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探索他们生活状况的一部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家庭、爱情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给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他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阿Q形象。“围城”现象是钱钟书探究人性的又一发现。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围城;知识分子;人性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5)06―0106―03 自从阿Q作为典型,进驻现代文学领域后,注重对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探索就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传统,鲁迅时期及后起的作家们时刻都没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黑暗中摸索着民族精神的出路。在这一向内的探索中,钱钟书和他《围城》对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心灵的透视可谓一朵独开的奇葩。 鲁迅以阿Q为标本,研究中华民族的人格缺陷,形象具体地画出了愚弱国民的深刻画像,通过农民阿Q集中地揭示了人性的病根――精神胜利法。而钱钟书在《围城》中,则以方鸿渐为标本,探索、挖掘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灰色知识分子阿Q在钱钟书笔下的新儒林集中出现,使《围城》成为思索人性悖论的“扛鼎”之作。 一 钱钟书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切入抗战时期远离烽烟之外的灰色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犀利的笔锋透过社会表层、文化内蕴直逼人性之最根本。他细致地刻画出了在洋学衔和旧学问错综时期新儒生的众生相,真实地表现了在加世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腐朽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卑琐、虚伪、尔虞我诈的劣根性。作者以其学者的眼光窥探到病态社会丑陋的一角,描写了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阿Q,着重刻画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形象。小说主人公方鸿渐自购买假博士文凭登场,渐次露出一个咬文嚼字的阿Q洋相。他以孔子装病哄走儒悲、孟子称病骗齐宣王来自慰自嘲:“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叫他们失望吗?”这个顶着留学生桂冠而骨子里依然是旧名士的人物,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生活,打发人生,毫无理想和信念,国难与他无关。虽然他内心深处还存有一些良心,然而,怯懦无能也使他经常求助于精神胜利,呈现出传统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双重夹击下特有的精神病态。“围城”正是方鸿渐这种精神病态的集中体现。“围城”象征人类在其生存过程中必然遭到的悲剧困境和矛盾情状。小说在多处直接描绘了主人公感到和面临的这种“围城”处境。“围城”最早出现在苏文纨女士的客厅里。这里,“围城”还只是对婚姻的困窘情况的比拟。但是,随着主人公方鸿渐命运的发展,“围城”的意义渐渐扩张为一种对人类悲剧情状的描绘。方鸿渐作为一名旅欧学生,在教育并不发达的旧中国,应该算得上是件珍宝了,他的人生旅途也该花团锦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回国时,他既没有“金榜题名”的喜悦,也没有“洞房花烛”的兴奋。留学欧洲的结果,并没有使他感到智慧增益的充实,反而使他感到莫名的空虚和幻灭的悲哀。他想到爱情的甜梦柔乡中去找回失落的理想与生活的力量,可是,爱情这朵绯色的云很快就从他面前飘走了。他只能揣着一颗落寞的心,在无爱的人间徘徊。他又去寻求事业的成功,千里迢迢,跑到湖南,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走进了“造谣学校”,陷入了无聊与无耻的竞技场。他在孤独与悲愤中匆忙地建立一个家庭,偕同妻子回到上海,再度寻找新的机会,可是痛苦和倒运如影随形地追踪着他。家庭成了他新的牢笼,无穷无尽的口角和层见叠出的纠纷使他心劳力竭。家庭破灭又继之失业,失业又加剧着家庭的破裂,他在永无绝期的循环式痛苦中挣扎。我们看到方鸿渐在自我实现的社会本能的推动下,一次次地追求,一次次地惨败,逃出一座“围城”又陷入另一座“围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既是我们时代的代表,也是我们人类的代表。他在人生的几个重要方面――教育、爱情、婚姻、事业、家庭当中所遭遇的悲剧,既反映了中国人在特定时代,因社会的黑暗而遭遇到的追求、挣扎、幻灭的悲剧过程.也展示了人类在生存过程中追求、挣扎、幻灭的悲剧处境。钱钟书对方鸿渐的“围城”心态的刻画,反映出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自审意识:分析知识分子自身弱点,揭示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人格素质上的自我完善还远未完成。钱钟书在展示方鸿渐的悲剧时,毫无讳饰地暗示了时代、环境乃至个人性格对他命运的影响,实际上也从总体上揭露了中国社会知识界、教育界、商业界、市民阶层的种种恶德败行,揭露了中国人在爱情、婚姻、家庭、社交、事业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气。作者在方鸿渐的个人生活悲剧中,寄寓着更深的人生感喟,这就是对“围城”现象的阐发与开掘。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完成了对人类人性的又一发现――“围城现象”。“围城现象”是现代人生的反映,也是整个人类的一种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