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示例-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DOCVIP

阅读能力示例-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能力示例-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現代會考中國語文 單元十二 試卷二 閱讀能力評估 試題答題簿 考試時間:75分鐘 考生姓名 班  別 考生須知: 本卷總分100,佔公開考試總分百分之二十五。 本卷的共分甲、乙兩部分。 全部試題均須作答,並須根據各有關文章的內容回答。 兩部分考材見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評估考材」,而所有問題必須在本試題答題簿作答。 各題答案必須填寫在指定橫線上或方格內。 除題目指定者外,回答選擇題,限選一個答案,並只須填寫所選答案的英文字母。 考 生 得 分 甲 部 乙 部 總 分 甲 部 (分) 試根據第()篇文章,回答第至題。 . 以下哪一項是二詩的共同主題思想:(2分)(閱讀:理解篇章內容) A 表現對時局的諷刺 B 表現嚮往佛門空寂之思 C 表現對隱逸情趣的嚮往 D 表現作者的憤世嫉俗 答案: C 2 □ 2. 詩人善於在寫景中蘊含深長的寄託,試以材料一中孤雲、苔紋,材料二中的飛鳥、鐘磬為例,說明之。(10分)(閱讀:1.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2.鑒賞文學作品──語言運用) 孤雲一句指王昌齡隱居處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望去只看見一片白雲。齊梁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對齊高帝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愉悅,不堪持贈君。」因而山中白雲便沿為隱者居處的標誌,象徵清高。雲也孤,更顯清高。同時雲孤而顯示主人早已離開。 苔紋一句指長著芍藥的院子已滋長了青苔。從這滋長的青苔可見主人離去已久,同時流露出作者主人不在惋惜的情味。 作者看見烏兒在山光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寄托作者領悟憚意,希望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無所牽絆,擺脫塵世一切煩惱。 鐘磬一句借鐘磬之聲象徵作者聽到佛音,進入清淨怡悅的境界。 10 □ 3. 材料二描寫了甚麼景物?(4分)作者藉著這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2分)而這種意境和材料一中的意境有甚麼分別?(3分)(閱讀:1.分析篇章所運用的描寫技巧;2.鑒賞文學作品──意象意境) 材料二描寫了旭日初升時的佛院景象。陽光照著山上的樹林,而在林中有一古寺。穿過寺中曲徑,走到幽深的後院,便可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掩映在花木叢林的深處。寺後的青山煥發日照的光彩,烏兒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清清的水潭裏,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分明。作者藉著這些景物營造了一個萬籟寂靜,清淨愉悅的境界。 二詩皆表達作者隱逸情趣,但材料二這種境界和材料一的境界卻有所不同。材料一藉著王昌齡隱居處的清溪、孤雲、蒼松、微月、茅亭、藥院、苔紋等景物,營造一種孤寂而清高的境界,有著淡淡惋惜,不是純然豁達的禪趣。 9 □ 4. 根據篇章內容,判斷以下各項,並在適當的空格內填上(。(8分)(思維: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1) 作者往青溪探訪王昌齡;後來作者有志在清溪處隱居。 ( (2) 王昌齡曾在清溪那處隱居;作者寄宿時,王昌齡早已離開隱居處。 ( 題解如下── 部分正確。作者在王昌齡過去隱居的地方寄宿一宵,並非因探王昌齡而往。但他的確有志歸隱,從末句可見。 正確。王昌齡曾在詩中清溪那處隱居。不過從「苔紋」、「清光猶為君」的「猶」字可見,主人早已離開。 8 □ 5 作者選擇在盛世時隱居,試述你的看法。(4分)(思維: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 考生自由作答,以下是參考答案── 唐朝盛世時,佛家思想十分流行,出世的思想很普遍。不過所謂「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作者在盛世隱居,未免太過消極。 4 □ 33 □ 乙 部 (67分) 試根據材料(三),回答第至題。. 這首詞的主題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