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docVIP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摘要:本文叙述了当地的地质条件,总结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认为区内的地形、岩性和气候决定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潜水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很深,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潜水主要受气候、地貌和岩性的控制,而承压水则主要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星耀镇一带为内蒙古地轴与地槽的分界部位,这一带断裂、褶皱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赋水条件较好,形成富水地段,加之原始地形低洼,接受周围补给充足,故储水丰富。  关键词:地质条件 地下水 分布规律  正镶白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364mm,年平均蒸发量为1,976.7mm。地表无常年流水,仅有间歇性水流,汇入淖尔,或者流至开阔地形处而消失。在该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查,分析总结了该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1. 地质概况  1.1 地貌  本区属大兴安岭西南边缘阴山山地东段的低山丘陵区。地貌形态可分为三种成因类型:构造剥蚀类型、剥蚀堆积类型和堆积类型。  (1)构造剥蚀地形  低山丘陵:由二叠系下统硬砂岩、含砾砂岩、凝灰岩、安山玢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高程1,280―1,450m,相对高差50―350m,坡角一般5―35°。山脊线呈波状,延伸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山顶呈次尖顶状、浑圆状,冲沟较发育。  (2)剥蚀堆积地形  丘间洼地:分布于低山丘陵和丘陵区之间,高程1,300m上下,比高小于50m。组成岩性上部多为第四系粉土、粉细砂、砂砾石,厚度一般不超过20m,其下即为第三系上新统砖红色泥岩。沟谷洼地表面较为平坦,微向下游倾斜,倾角一般5―10°,其上分布有间歇性河槽,切割深度0.5―4.0m。  (3)堆积地形  枝状沟谷洼地:主要分布在丘间洼地中。由全新统冲洪积砂层、粘砂土层组成。有季节性水流,阶地不明显,为地下水径流、排泄地带。在沟谷的上游和中游地段,河槽比较明显,往下游则逐渐不明显,乃至消失,这是由于地表水变成潜流所致。  1.2 地层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上太古界二道洼群(Ar2er)  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铁矿透镜体。下限因花岗岩侵入,接触关系不明,上限局部被第四系覆盖。  (2)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P1s)  岩性为为安山岩、凝灰岩、含砾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质页岩、生物碎屑岩。  (3)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J)  岩性为流纹岩、凝灰岩、石英粗面斑岩、英安斑岩等。  (4)第三系上新统(N2)  广泛分布于沟谷洼地中,但表面多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太仆寺旗北部与白旗接壤的地带零星出露。岩性为砖红色及灰色泥岩,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下部为灰褐色泥质砂砾岩及砂砾岩,局部为泥质砂岩或砂岩,下部含有承压自流水。下限与不同时代的基岩接触,上限被第四系覆盖。厚度在90―150m。  (5)第四系(Q)  岩性为灰黑色粉土、浅褐色砂砾石、中粗砂、橘黄色粉细砂等,含孔隙潜水,水量较小。厚度一般为2―10m,最大厚度为21m。  1.3 侵入岩  (1)华力西期侵入岩(r)  分布受大地构造的控制,主要沿内蒙古地轴和褶皱带的分界部位侵入,在区内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其岩性有: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裂隙不发育,赋水条件差,含水条件一般不好。  (2)燕山期侵入岩(γπ5)  岩性以钾长石英斑岩为主,此外,有钾长花岗斑岩、石英粗面岩、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花岗岩。  1.4 地质构造  区内从传统构造观点,属内蒙古古地轴北缘和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南缘。褶皱带与地轴之间以深大断裂为界,此断裂近东西向延伸,该区南缘附近通过。其中一级的单元是西部的红光农场凹陷,受新华夏系构造复合关系的影响,使区内主要构造呈现北东向。  (1)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绝大多数发生在二迭系下统三面井组P1s内,少数在侏罗纪上统张家口组内,这些褶皱使部分地层或者局部地段的岩石裂隙比较发育,赋水条件较好。如区内西部有:后地村隐伏向斜、星耀背斜和哈彦脑包向斜等,这些褶皱构造是形成星耀公社一带比较富水的原因之一。  (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零星分布在该区,由于断裂的影响,使局部地段岩石破碎,形成破碎富水地段,如黑沙土村西张性断层,就是断层破碎带富水,使石灰土村机井单井涌水量2,780.35m3/d,此外,也有一些压密性断裂,赋水条件不好的,多数起到地下水托止作用,因而水量较小。  2. 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区内的地形、岩性和气候决定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低山丘陵和丘陵区地形高,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径流条件良好,大部分水化学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的相对好坏,主要受地貌条件的控制,表现具有水平分带性。补给径流区的低山丘陵、丘陵和大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