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建构.docVIP

农村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建构.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建构

农村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建构   摘 要:社会资本概念自提出以来成为多个学科用来解释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上,社会资本从文化规范、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体系三个层面发挥着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慈孝文化、民间组织、新农保制度是建设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的重要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互相信任的家庭关系,夯实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培育农村老年人的互助互惠意识,促进互助自我养老模式生发机制;增强老年人经济独立性,提高社会养老、商业养老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慈孝文化;社会组织;新农保制度;农村老年人;多支柱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12-0072-04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4年教育厅社科项目“需求理论视角下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养老研究”(JAS14192);漳州市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漳州市城乡老年人文化需求及精神养老模式探析”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黎春娴(1978-),女,湖南汉寿人,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社会保障问题;徐继红(1972-),女,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社会管理。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自提出伊始,“社会资本”概念就以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和强大的解释能力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论题和分析范式,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乃至历史学等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用“社会资本”来解释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而这一理论工具在中国问题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所强调的社会优先、个人服从集体、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等,很容易和社会资本理论相契合。故此,本文尝试用这一分析框架对农村多支柱养老模式建构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得出一些新的启示。   一、农村社会资本: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决范式   1.社会资本的概念。理论界普遍认为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最早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并把它引进了社会学研究领域。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的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1]随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框架。他从功能角度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提供便利。”[2]布迪厄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的概念都是将社会资本理解为一种个人所拥有的资源。真正使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他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对社会资本做了这样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3]这样,普特南在科尔曼等人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强调的是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的重要性,强调信任、规范和网络的作用。接着,托马斯?福特?布朗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逐一阐述了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整合成前后一致、理论一贯的知识体系。布朗将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称为嵌入自我的观点,主要讨论的是个体通过社会网络(包括自我在内)调动资源的潜力。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称为结构的观点,主要讨论的是社会资本特定网络的结构化,该网络中的自我之间联系的定型,以及资源因其特殊结构而通过该网络流动的方式。宏观的观点称为嵌入结构的观点,主要讨论的是特定社会资本网络包含在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方式,以及包含在更大的文化或规范体系中的方式。[4]布朗微观层次的观点是个人融入网络的产物,它以各种关系存在,包括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等;在中观层次上的社会资本以各种组织制度、组织规范、习俗规则而存在,包含个人或集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对资源的可获得性;在宏观层面上是指组织、社会和国家中某一行动者群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包括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有效的制度规范、普遍存在的信任等等。   从以上社会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来看,社会资本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内涵和外延。其在研究中国问题的适用性上,有学者提出,就中国而言,社会资本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