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力羸弱及燕云十六州.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太祖“先南后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探析  北宋建国后,宋太祖曾就统一方针问题向张永德“密访策略”,张永德从军事实力对比的角度指出,“太原兵少而悍,加以契丹为援,未可仓卒取也”反对首先平定北汉。与此同时,张晖则从北宋自身经济力量的现状出发,反对首先攻打北汉,他指出,北宋刚刚建国,又经李筠之乱,“疮痰未复”,“人力重困”,故应“裁兵育民,仪富庶而后为谋。”最后,宋太祖“雪夜访赵普”,赵普又从军事外交的角度阐明“先南后北”的必要性。赵普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侯削平诸国。彼弹丸黑痣之地,将何所逃。”   在综合、吸收了上述六七个人的看法和意见的基础上,宋太祖完整地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努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俟富实则取之。”   宋太祖等人制定的“先南后北”的策略是正确的,可以从制定的依据和实施的证明两个方面来看。   ⑴制定的依据:   ①从经济方面看。辽朝版图“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泃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畜牧、稼稿,皆能因地制宜。燕云十六州割隶契丹后,给辽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仅以幽州一地而论,辽太宗以幽州为南京,“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腆蔬益,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拓麻麦,羊泵难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虽然“辽地半砂碳,三时多寒”,物产不丰,但南方却物产丰饶,因此,“辽自初年,农谷充羡,振饥恤难,用不少靳,旁及邻国,沛然有余。”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年),“汉有宋兵,使来乞粮,诏赐粟二十万解助之,非经费有余,孰能若是?”辽国不但自给有余,还能一次拿出二十万解娠济北汉,足见其经济力量之雄厚。宋初则完全不能与辽相比。中原地区从公完907年朱温建梁以迄赵匡胤建国的53年中,兵灾频繁,田园丘墟,呈现出一片凋做萧条景象。赵匡胤禅代后周之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二者人口不相上下,面积和辽相比却相去悬远。宋太祖初年的经济情况,虽然史籍阙如,无从查知,但太宗至道二年(996),陈靖所上的奏摺颇能说明问题。他说:“按天下田土,除江淮、湖湘、两浙、陇蜀、河东诸路地理复远,虽加劝督,未速获利。今京徽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下地之垦者十才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复有匿里舍而称逃亡,弃耕农而事游情,赋额岁减,国用不充。”这时距赵匡胤代周已三十余年,情况尚且如此,太祖初年财政窘迫拮据之状,可以想见。宋的经济力量既不能与辽相比,要攻取北汉、幽燕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而先攻伐南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南征经济富庶的后蜀、南汉、南唐诸国的过程中,以诸国之财富来改善北宋王朝的财政现状,实现“国用富饶”,进而为攻取北汉、幽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且这也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中国自永嘉之乱以来,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了,而宋太祖的“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的决策可以说正是对“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客观事实的一种积极顺应。   ②从军事力量看。据《辽史·兵卫志》所载,辽兵“合骑四十万”,而宋朝之兵,据《宋史》纪载,“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朱弃的《曲消旧闻》卷8则说:“艺祖养兵二十万,京师十万余,诸道一万余。”宋太祖曾三次改元,开宝是最后一个年号,既然开宝年间军队总数才只三十七万,那么,建隆、乾德年间大概只二十多万,朱弃的估计与实际数目当相去不远。两相比较,辽的兵力是宋的二倍。就军队的素质来看,辽方多是骑兵,“未遇大敌,不乘战马,侯近敌师,乘新羁马,蹄有余力。成列不战,退则乘之……善战,能寒。”辽国不但从太祖到兴宗,“群牧之盛如一日”,而且在对外战争中又不断掠夺马匹,如阿保机“伐河东,下代北郡县,获牛、羊、驼、马十余万,枢密使耶律斜轸讨女真,复获马三十余万。”辽太宗灭晋,“驱战马二万归其国。”在通常情况下,辽国就“常选南征马数万匹,牧于雄、霸、清、沧间,以备燕云缓急。”而宋从五代以来就缺乏战马,“五代时,募民盗戎人马,官给其值,籍数以补战骑之阔。”靠偷马来武装军队,数目自然不会太多,因此,宋军多是步兵。以步兵对骑兵,显然是处于劣势。同时,辽方大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人,其智谋韬略皆在宋将曹彬、潘美等人之上,因此,赵匡胤在立国之初,要在军事上打败辽国,是十分困难的。而南方政权相对弱小,比较腐败,军队战斗力差,战胜的可能性更大。   ⑵宋太祖南攻北守是实践证明的最佳方案。   宋太祖参加过后周统一战争中的历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