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2课《孙中山民主追求》课件5(岳麓版必修三).ppt

历史:第22课《孙中山民主追求》课件5(岳麓版必修三).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 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预习效果自测 1、A 2、A 3、C 4、B 5、B 6、D 7、B 8、B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知识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知识探究1: (1)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2)变化①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 ②目的: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 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⑷重大发展: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政府、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年  代穷人数目工业、金融 资产阶级等2%36.5%1855年85(万)1856年87(万)普通群众80%40%1863年109(万)1866年130(万)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清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地价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要解决什么问题,他认为应如何解决?你如何评价他的这一方案? ⑶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知识探究2 ⑴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突出的现象。 ⑵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问题。“定低价法”。“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孙中山提出的核定地价法具有空想性,不可能实现。 ⑶三民主义中的主张为平均地权, 材料三中增加了“节制资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