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实行弹性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实际出发,实行弹性教学

从实际出发,实行弹性教学   教学不是照本宣科。教师面对的是死的教材和活生生的孩子。如何让死教材变“活”,使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动作用。我的体会是,从实际出发,实行弹性教学。   从实际出发,一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出发;二是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即教材的系统性、内容的难易等;三是从教师的教学素质出发。弹性教学就是在遵循知识本身的规律的同时,注重掌握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学生学习规律,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增减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弹性教学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知识间的“弹性”,如突破教材范围,合并教学内容;减少知识重复,加快教学进度;引导发现规律,培养思维能力等。也有师生间的“弹性”,一方面,本着“学生能接受就多教,接受不了就少教”的原则,实现教学民主化;另一方面,“抓差生,让差生变好,抓尖子,让尖子冒尖,好上加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天赋所及的领域中尽量地发展,悉心地教育学生、研究学生,为学生服务。这里我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把浅的教深了,是为了把深的教浅了   我在前面曾提出“四教四想”的教学原则,强调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按照现行的教材体例和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的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仔细推敲每节内容同后来要学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力求深入浅出,并打好伏笔。比如我过去教工程问题,也跟有的老师一样,课上课下费了很多工夫,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症结就在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对“整体1”这个又隐蔽又抽象的“量”掌握不准。所以,当我送走毕业班,返回来再教时,就事先作了设计,有意识地选好与工程问题有关的练习,为以后学习工程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1”时,我抓住“单位1”,让学生无限制地列举一块地、一堆煤、一项工程等,把“单位1”揉得稀烂,使学生熟练掌握“1”的整体性。   学习分数意义时,学生又温故知新,更加深刻理解了“1”的内涵。   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我又把“单位1”乔装打扮一番,按原来的设计,让学生练习了以下各类习题,例如: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5天完成,二人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2)甲乙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乙队每天修,甲队每天比乙队少修几分之几?   (3)一件工程要5天完成,3天完成多少?      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综合练习的基础上,又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件工程,甲单独做需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作两天后,剩下的由丙单独做10天完成,问丙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同时,也基本掌握了工程问题的“零件”,到学习工程问题时,只要把“组装的零件”一拆开,高山便夷为平地。这样,原来难教难学的工程问题,由于在相关的学习内容上适当“教深了”,再学习工程问题时也就变浅了。我深知,深与浅是相对的一对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促使这对矛盾互相转化,变成和谐的统一体,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把不会的教会   我从不放弃一个差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提出问题,进行争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只有不善教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点拨,强化成功感,鼓励再成功,点燃他们身上进步的火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集体的承认,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一点对差生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缺乏自我估价能力,教师要鼓励他,说他行,他就认为自己行,就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力进取精神;反之,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   有一次,我参加吉林省教育学院举行的特级教师表演课。当时名人荟萃,专家云集,而我要借用教室和学生来讲课,接受名人、专家的检验。我意识到难度相当大,毕竟教学的对象是生疏的外校学生啊!   我讲的内容是“比的意义”。讲完新课后,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学生对答如流。我发现一个女孩子一直不作声,于是就把她叫起来,想让听课人看看,这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可是没想到,小女孩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听课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大家都懂得,一个老师讲了一堂课,结果学生不会,这能算成功的公开课吗?但是,我心里有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定会从不会到会的。   我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哪里不会呀?”   她回答:“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我抓住时机,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敢于发问的精神,并要求大家都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急于让别人回答,而是直接启发这位学生:“你想一想,我相信,经过你认真的思考,一定会回答这个问题的。”随后又启发说:“你想,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