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地哲学思想.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地哲学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 中国哲学概论 第七讲 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 陆建猷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 经学: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意旨的诠释之学。 中国经典成书于夏商周三代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 《六经》成书于三代,时移世变而去今甚远,其话语对于后世人们的阅读,呈现为简古难懂的理解之感。 中国经学的生成: 有感动于文化使命之识,一些乐作训诂解释的学者,立足于语义思维的哲学视野,对于这些经典文本及其语义进行字词音义与篇章义理的训释,由此生成了中国经学。 一、经典诠释之学的基本概念介说 1、经学的语义运动方式是诠释 经学何时发端?传统思想史观念以为“经学”发生于汉代 倘若我们阅读《周易·系辞传》和《春秋》三传,就能知道解释经典的学问形态——经典诠释学,从春秋时期业已发轫。 《系辞传》是系属于《周易》经文(原文)之下的诠释性文字话语;《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三家是对鲁国史书《春秋》的诠释。 由此史实可以得知:中国经典诠释之学,发轫于春秋时期,普遍化于汉唐时期,创新于宋明时期,余晖于清代民国时期,是中国语言运用与语义认识的思辨哲学 2、诠释是支持后世理解经典义理的语义训释 “诠释”是“诠解”与“训释”的双音节词的合意。 “诠解”即具说书中事理,《说文·言部》释“诠”:“诠,具也。”清代段玉裁注释说“许意谓 诠解”。 “训释”即解说经典中的实虚之词,魏晋学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词易训,虚词难释。” 3、诠释是经典原理焕时代发新机的通途 经典是古典文明发达的民族国家的典范性书籍文本 中国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 印度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和佛教的佛经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先哲诸典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是在后续时代的诠释下,焕发其原理新机与后世理解价值的。 后世诠释是经典所载原理学说与现时观念文化需求的天堑通途,诠释使古典原理永葆现实精神价值,也使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地联系。 二、经典诠释之学的主要学术质素 1、经典诠释之学的观念文化意义: 诠释即是解释。诠释之为解释性的文本义理认识,要解决何种概念问题呢? 汉代训诂学家高诱注释《淮南子·诠言训》时说:“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 《淮南子》作者刘安,主张对既有的知识概念作出新时代的诠解与训释,即要对既有知识进行诠言与训释。 高诱诠释刘安的“诠言训”是:诠释是将解释性言语附就在经典原文之下,对原文话语的概念意向所指,征引史实而以诠释性的话语,证实其所说之事的实在性,道明其所论之理的依据性,这就是诠释之为“诠言训释”的意义真谛。 2、经学是诠释与阐发经典的学术: 经典诠释之学的经学肇端于春秋时期,《周易·系辞传》、《春秋》三家传、《尔雅》的诠释学,都是中国经学在春秋时期发轫的明证。 但是,经学的普遍化开展是在汉代,它是在董仲舒《贤良对策》提议下产生的: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策,定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意识形态的统一基调,学者兼御史官职的児宽在觐见汉武帝时,“见上,语经学。上説之,从问《尚书》一篇。” 释经典的经学,从此获得了学科名称。 3、经学中的“今文经学”流派: “今文经学”是以汉代流行的文字隶书“著于竹帛”而成。今文经与古文经书写的字体不同,字句、篇章、解释也有差异,对古代的制度与人物评价也存出入。 今文学家认为,孔子删定《六经》,是为托古改制寻绎理论根据,为万世奠立不易之法,故为经学的正宗,董仲舒开其先锋而何休集其大成,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 今文经学以《公羊传》为主,探究微言大义: 清代学者皮锡瑞《经学通论》卷四)“所谓大义者,诛讨乱贼以戒后世是也;所谓微言者,改立法制以致太平是也。” 今文经学尊奉孔子,以孔子为“受命”的“素王”,以为《六经》系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政治家,指斥古文经传为刘歆伪造。 4、经学中的“古文经学”流派 “古文经学”是以小篆(籀书)书写而成 “古文经学”之意,是秦始皇焚书时为民间秘藏的一批经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