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把爱献给农民工子女.docxVIP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把爱献给农民工子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把爱献给农民工子女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把爱献给农民工子女  本报记者 廉世民 李笑冰  魏桂玲(左三)与学生在一起。牛小源摄  15年来,无论酷暑严冬,她从未间断过家访;她的足迹遍及学校附近棚户区的大街小巷和路边摊店,行程超过1万公里;多名面临辍学的孩子,在她的努力下重新回到课堂。  她用母亲般的情怀关爱着农民工子女,为没钱上学、辍学在工地打工的孩子交学费,为他们买来衣服和书本,指导他们学习,用辛劳和智慧换来他们的进步。  她,就是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  “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辍学。”  1993年,二十出头的魏桂玲走进延兴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延兴小学900多名在校生中有700多名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城里打工,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很多人把学校当成“托儿所”。  上任不久,魏桂玲到几个孩子家里进行她的第一次家访。看着学生简陋的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开始深深牵挂起这群特殊的孩子。正是这份牵挂,使得她在15年的从教生涯里不曾间断过家访。她用爱心与责任心温暖了一颗颗农民工子女的心。  魏桂玲的班里曾有个叫李海洋的学生,他每天很早就到学校,有时早上5点多就蹲在教室门口。通过家访,魏桂玲得知李海洋的父母每天在市场卖菜,天不亮就走,很晚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她跑到菜市场,找到了海洋的父母。可是,他们在得知魏桂玲的来意后,淡淡地说:“我们没有能力管孩子,现在能让他上学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给他辅导功课。”  就这样,在两年时间里,她先后8次到海洋的家里与他的父母沟通。功夫不负苦心人,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改变了家长的态度,李海洋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魏桂玲说,刚开始家访时,大多数家长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她总是真诚地对家长说:“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好好学习吧。”  15年来,泥泞脏乱的棚户区,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喧闹熙攘的农贸市场,都是魏桂玲经常家访出入的地方;胡同口、夜色中,也常常看到魏桂玲等待学生家长的身影,身旁还有一边啃面包,一边站在路灯下背诵课文的儿子。  魏桂玲的真诚终于感动了学生和家长。如今,她经常能接到家长主动打来询问孩子学习情况的电话,每当此时,她总是感到无比欣慰。  “即使将来孩子砌砖、卖菜,也要做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人。”  在魏桂玲的班里,40多名孩子中就有70%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经常随父母打工地点的变换而四处迁移。  XX年秋季开学后不久,魏桂玲发现孙喜旺一直没来上学,家长也联系不上。经过四处打听和多方寻找,她得知孙喜旺被家长带到了打工的工地。第二天放学后,魏桂玲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喜旺和他的父亲。当时,喜旺正蜷缩在一个墙角,魏桂玲喊了他一声后,他怔了几秒钟便直奔过来,一头扑在她的怀里,哭着说:“老师,我以后不能再上学了。”  “老师,你就别管我家孩子了,过两天我们可能又要到外地干活。”  “孩子以后干什么我管不着,但是现在他得跟我回学校上课。”  “上什么课?在工地他还能吃上饭。上学的话,家里没人,谁供他吃饭?”  “我供,只要你能让他上学。”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魏桂玲每天给喜旺准备一日三餐,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期末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喜旺的父母激动地对魏桂玲说:“魏老师,你看这小子还行啊!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魏桂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即使将来孩子砌砖、卖菜,也要做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人,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15年里,魏桂玲一次次深入农民工家长和孩子的生活。在家长里短中,孩子的优点慢慢放大;在谈笑风生中,孩子的命运悄悄发生变化。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要做燃起希望的火种。”  父亲病重住院时,魏桂玲婉拒了同事帮她带班的好意,因为她放心不下40多个即将期末考试的学生。她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匆匆赶往医院护理卧病在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老人。  XX年,魏桂玲右侧乳房被检查出长有肿瘤,医生建议立即做手术,以防癌变。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毅然放弃手术选择了保守治疗。半年后去医院复查时,魏桂玲又发现两侧都长了肿瘤,再次检查后被确诊为良性。一听说不是恶性的,魏桂玲再次放弃了手术治疗。  魏桂玲深爱着教师这个职业,真心爱着每一个自己教过的孩子。XX年10月,魏桂玲的班上来了一个“淘小子”。这个名叫李炳林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几乎引起了科任教师和所有家长的不满,纷纷要求将这个孩子转走。但魏桂玲没有放弃他,“他不缺少大声斥责,缺的是耐心、宽容与爱心。我要想办法让他从心底信服我,我有责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为了帮李炳林,魏桂玲经常站在教室外面陪着他一起上课,用无声的行动给他鼓励与支持。这一站就是半年,李炳林终于被感动了。如今,这个“淘小子”,不仅成为学校武术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