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越】到【壮傣同源】谬论,傣族一直在背黑锅.docxVIP

从【百越】到【壮傣同源】谬论,傣族一直在背黑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密】从“百越”到“壮傣同源”谬论,傣族一直在背黑锅“百越”到底是什么?“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前292~前235)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扬”即“扬州”,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北岸;“汉”即“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东南走向注入长江。也就是说,汉江、长江以南都是“百越”之地。西汉贾谊(前200~前168)的《过秦论》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秦设立的“桂林郡”和“象郡”,秦朝的“桂林郡”相当于今广西东部、广东西南部,“象郡”相当于今广西西部、贵州东南部。东汉班固(32~92)的《汉书·地理志》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交趾”到“会稽”之间的地区。“交趾”在今越南河内一带,“会稽”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南岸。从各种史籍得知,“百越”就是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很多民族。“百越杂处”就是很多民族交错杂居,“各有种姓”又道出这些民族并不是一类。单从汉语里的“百”字就很容易理解“百越”。汉语的“百”是一个具体数词或约数词,具体数词时是“十个十为一百”;约数词时是指很多或所有,如:“百草”是指“很多草或所有草”、“百官”是指“很多官或所有官”、“百川”是指“很多江川河流或所有江川河流”、“百货”是指“很多货或所有货”……而“越”是春秋战国时期至汉朝时期中原人对其南方所有民族的泛称,就如“胡”是其北方所有民族的泛称一样。“百越”也就是“很多‘越’或所有‘越’”。如果有具体名字的南方民族,则会在名字后面加个“越”,如“闽”人称作“闽越”、“骆”人称作“骆越”、“瓯”人称作“瓯越”……等等。中原以南的各种“越”,因为种类繁多便被称做“百越”。中国“专家”把“百越”往傣族头上套中国“专家”在为南方民族追溯历史时,因相关民族的史料匮乏,无法追溯年代久远的历史,只能参考中原古籍的记载来拉长相关民族的历史;于是,众多南方民族便被“研究”和“考证”成了跟“中华”相似的“百越”后裔。傣族也因生活在中国南方,被“专家”们“研究”和“考证”成了“百越”后裔。事实上,汉朝以前中原对傣族先民的了解几乎为零,汉朝以前所泛称的“百越”之地也没有包含当时傣族先民频繁活动的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专家”们将傣族与“百越”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里的一句话。《史记·大宛列传》有这么一句:“昆明之属无君长,善盗寇,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曰滇越。”大概意思是:“昆明之类的种族没有君长,善于抢劫偷盗,杀死和抢掠汉朝使者,汉朝使者终究没能通过昆明人的地盘。但听说了以西千里的地方有个善骑大象的国度,名叫滇越。”这是司马迁记述汉朝使者出滇国寻找通往印度商路,因昆明人阻拦无法继续前行的事。既然无法前行,汉使对“滇越”也就是道听途说或自己捏造的(可能跟当时的认知有关,认为南方的民族就应该是“越”),这种史料本就不具备任何说服力,但黔驴技穷的“专家”们硬要把这个“滇越”往傣族头上套,因为从滇国(今昆明)往西千余里刚好是当今傣族聚居地区。就这样,傣族变成了“滇越”的后裔,因为一个“越”字,“滇越”又被“专家”们解读成了“百越”分支,傣族又变成了“百越”的后裔。为了让“滇越”和“百越”扯上关系,“专家”们又臆想出很多“滇越”从中国沿海迁徙到云南高原的故事,这些没有事实依据的故事,被“专家”们有板有眼地写成文字出版后到处传播。久而久之,连傣族自己都有些相信自己是“百越”后裔了。实际上,“百越”犹如“百草”、“百官”、“百川”、“百货”等概念,没有一种草叫“百草”、没有一种官叫“百官”、没有一种川叫“百川”,没有一种货叫“百货”……当然就没有一种民族叫“百越”,把傣族说成“百越”后裔已经沦为一个笑话。以“百越”为基础的“壮傣同源”谬论“壮傣同源”是某些“专家”通过“壮族”部分支系语言和傣族语言对比的倒推,断章取义引述古代中原文献的记载,由所谓的“百越”演化而来,经“大壮民族主义”者的大肆渲染,成为当今民族学的一种说法。而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壮族”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许多现在认为自己是壮族的人并未认为自己是壮族,有着“僮”、“依”、“央”、“侬”、“岱”、“侬安”、“偏”、“光”、“岸”、“岱门”、“岱德”、“江”、“敏”、“锐”、“思”、“生”、“埃门”、“艾混”、“杜叔”、“欧”、“吕”等21种自称,成立广西自治区前夕才被中国政府统一注册为“僮族”(后改“壮族”)。成立壮族自治区也是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并由工作队不断说服各种自称的群体归入“壮族”。一个报告中提到工作队经常听到这种问题“我们都是汉族,为什么把我们分成不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