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一中华民国十五年①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②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③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④,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①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②段琪瑞执政府: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失败,奉系军阀推段祺瑞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生于1864年,死于1936年,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曾经几度把持北洋军阀的中央政权,1926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③杨德群:湖南省湘阴县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学生,遇害时年仅24岁。④程君:指程毅志,湖北省孝感市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这是叙述写作的缘起,抒发极度悲伤的心情。文中起笔点明时间,巧妙地将“民国”,即人民民主之国和刘和珍遇害联系在一起,揭露段祺瑞执政府行民主是假,搞专政是实的反动本质。“独在礼堂外徘徊”,这是因为对刘和珍的遇害,作者心情非常沉重,他无法承爱礼堂内那种悲哀的氛围,欲以此来排解心中的悲哀。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还得了解如下事实:3月24日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即到礼堂去看烈士遗容。从学校回来后,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 3月25日 ,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愤慨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阵低低的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②全年的就有她。(①寥落:稀少。②《莽原》:鲁迅编辑的一种文艺刊物。)[读这个句子,能激起我们许多疑问:鲁迅先生是大文学家,为什么他编辑的期刊会“有始无终”,竟至于“销行寥落”?刘和珍仅是预定一份杂志,鲁迅先生却为什么赞之曰“毅然”?“生活艰难”是不是指刘和珍出身微寒、家境贫穷?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考虑时代背景。刘和珍生活的时代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的时期,是最黑暗、最反动、最专制的时期,“生活艰难”是指政治生活的艰难,进步的言论和刊物都备受压抑,鲁迅先生编辑的革命刊物更是经常被反动政府查封,所以常常“有始无终”,一般的人害怕接触革命刊物,以免惹火烧身,所以“销行寥落”,但是刘和珍却不畏反动政府的淫威,敢冒坐牢杀头的危险,“预定了《莽原》全年”,正表现了她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点明写作的目的在记念死者。代词“如此”,指代“写一点东西”来祭奠烈士英灵。血债本当用血偿还,但是,现在却不能。作者反复申述“只能如此”,抒发了不能用仇敌之首祭奠烈士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①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①那:这里表示反问,现在写作“哪”。)长歌当哭①,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②,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③了。(①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dànɡ,当作。②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指陈西滢等。陈西滢在3月27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上发表一篇评论“三一八”惨案的《闲话》,污蔑遇害的爱国学生“莫名其妙”,“没有审判力”,因而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并且把杀人责任推到他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他们“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陈西滢所说的“群众领袖”,就是影射鲁迅等进步教师。鲁迅在《死地》一文中说:“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前去送死的。”③出离愤怒:超脱愤怒,意即愤怒到不知道愤怒。出离,超出。)[这是本段第1层,抒发了作者对反动派无比愤恨的感情。“我实在无话可说”是本层的中心句。为什么无话可说?下面讲了两个原因,一是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二是“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因此,“我出离愤怒”,愤怒到说不出话来了。作者用“非人间”三个字形容当时如同“地狱”一般的黑暗现实。副词“尤”表现了鲁迅对反动文人的极端鄙视和仇视,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笔杆子杀人远甚于枪杆子阴狠歹毒。]我将深味①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②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①深味:深深地体会、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