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docVIP

.doc)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doc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2011年7月 第3o卷第7期 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m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Ju1.20ll Vo1.3ONO.7 不察与洞见 —— “《诗》无达诂”说探索 束舒娅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先秦”赋诗断章”的传统,奠定了《诗》走向”无达诂”的开放语境.在文本蓄意的层面,《诗》为”《诗》无达 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意义场.在读者释意的层面,美刺解《诗》是信仰危机中汉儒精神救赎的唯一出路,而”《诗》无达 诂”既是汉儒身份认同的保障,亦是汉儒对时代和历史的先见之明和学理响应. 关键词:”《诗》无达诂”;阐释学;”赋诗断章”;讽寓;精神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11)07—0045—05 “诗无达诂”价值的再发现成为阐释学研究 的热门,作为缘起的”《诗》无达诂”(《春秋繁露 ? 精华》)却地位卑下:”‘诗无达诂’云云,诚然是 汉儒解经制造的理论根据,目的完全在于便利他 们断章取义,给古代诗篇以符合儒家正统的解释. ‘诗无达诂’只是诗的语言不能照字面直解,而绝 不是承认理解的历史性和多种理解的合理合 法.”…不仅”《诗》无达诂”被视作两汉经学家实 现以经解《诗》,通经致用的幌子,连同整个两汉 《诗》学的解《诗》方式都被视为”谬妄成癖”l2J. 从西汉的滥觞到宋以后对”诗无达诂”的”集 体无意识”,一个命题的旅行,泛化带来的却是迥 异的认同.那么董仲舒的”《诗》无达诂”究竟是 一 种不察,还是可能包含一些洞见的命题? 一 ,”赋诗断章”与对话体 (一)”赋诗断章”的用《诗》传统 “断章取义”在当下无疑是一个贬义词,然 而,在产生《诗》三百的春秋时期,断章以赋诗却 是一种潮流. 《诗》是古人学习的主要科目,所谓”人而不 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 语?阳货》);”学而优则仕”的古人在朝会,外交, 治事时就会断章取义,赋诗表意.作为”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的诗歌总集,三百篇中的很多情 境与大夫,王侯出席的事务性场合并不契合;即使 是大雅,三颂中”贤圣发愤所为作”也很难完全 切合引诗,赋诗的场合.要完成”专对”(《论语? 子路》),人们往往就不得不”赋诗断章,余取所求 焉,恶识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J.从先 秦典籍的记载来看,引诗31条的《国语》和引诗 271条的《左传》用诗大多”各取所需”,所以皮锡 瑞有言:”(左)传载当时君臣之赋诗,皆是断章取 义,故《杜注》皆云取某句”(《经学通论》). 甚至在百家诸子的语录,着作中,先贤对 《诗》也是”断章取义”. 《论语?泰伯》中曾子在向弟子讲授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理应爱惜时,引《小雅?小曼》中的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佐证.《小雅? 小曼》本为”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 善而作,末章由”暴虎”,”冯河”推至临渊,履 冰,表现的是诗人见周王”谋犹回适”而”惧及其 祸”的心情.《子罕》篇借《邶风?雄雉》”不忮不 求,何用不臧”,表扬了子路”衣敝韫袍,与衣狐貉 者立,而不耻”.《邶风?雄雉》历来有多重解读. 无论是《序》所谓”刺卫宣公”,钟惺的”无闺阁 气”,朱子的”忧其远行之犯患,冀其善处而得 全”,还是方玉润的”末期自勉,亦以共勖”,《诗》 中的二旬与形容子路的二句都”貌合神离”.《为 政》篇引《鲁颂?号f可》而出的”《诗》三百,一言以 +收稿日期:2011一Ol一11 作者简介:束舒娅,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46?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正 蔽之,日’思无邪”‘更是”断章取义”的典型.苏 辙在其《诗经传》中即云:”昔之为《诗》者,未必如 此也.孔子读《诗》至此,而有合于其心焉,是以 取之,盖断章云尔.” 孟子论《诗》,不仅对《小雅?北山》,《大雅? 云汉》等篇提出了新见,为诸如”不愆不忘,率由 旧章”(《大雅?假乐》),”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大雅?民》),”戎狄是 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鲁颂?闷宫》)等引 诗丰富了内涵,还明确提出了”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论.”以文害 辞”是”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辞 句”,”以辞害志”是”就辞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 歪曲了作品的原意”_9j,即对全篇之解不可泥于 个别文辞,不可浮于表面.从西方现代阐释学看, 实际上孟子也从另一层面认同了篇章中文辞脱离 文本小语境后具有多重意蕴的独立性和篇章由字 面义生发其他解读的合理性.而”以意逆志”则 在叶维廉先生的”两轴之间”架起了最早的一座 桥梁,沟通了作者/作品之志和读者之意.孟子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