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读书笔记 读《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 读《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有感 看到《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作者如何定义“西”,因为这关乎着这篇文章的时间起点。从全球史观来说,1500年之后全球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但具体到中西关系从何时定义起,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 作者将欧洲定义为“西”,主要从明朝中叶中西海通时候作为行文的起点,在谈及主要谈及鸦片战争前期的中英商贸发展,文化碰撞乃至冲突。 1757年,清政府由于各国来华商人众多、各国关系复杂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遂将海路贸易严格限定在广州洋行进行,俗称“广州十三行”。广州行商是由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群体。他们开设洋行多称为“十三行”,是官府与西人之间的联络媒介,具有代表官府对西方商人群体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身份。” 广州体制的核心是行商制度。行商有通事和买办两种,买办地位较通事更低。通事“常代西方商人与官府沟通,处理税务及其他贸易事务,提供有关商业信息,陪同西人在广州附近地区游历”。而外国人较多地使用买办,是从18世纪中叶西方对华贸易大规模扩展之时开始的。买办由行商担保,由官府(粤海关监督、番禺县或澳门同知)颁给执照。买办有商馆买办与商船买办的区分,商馆买办的职责是为广州的外国商馆提供生活服务,商船买办主要为到广州黄埔的西方商船提供服务,尤其是提供船只仆役,兼为其采办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 但从18世纪后期,行商制度的缺陷在商欠问题上得到集中的体现。所谓商欠,主要指行商所欠外商债务,又称“行欠”。1837年,发生了兴泰行商欠案,涉及的债务达到200多万元。两广总督邓廷桢对兴泰行商欠进行了调查,经中外商人与官府一起核实债务数目,最后确定了由所有未破产的行商分八年半摊还的赔偿方案。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赔偿尚未完成。其后,兴泰行剩余的债款和其他的商欠款一起,成为《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赔款的一部分。 导致行商体制不断发生重大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行商的经营模式存在先天性的缺陷——资金不足,举借外债的年利息高达12%—20%,外商贷款又常常以实物的形式付予,即将进口货作为贷款交行商售卖,回款再以茶叶等。这就要求行商在内销进口货和外销出口货的环节都要赚钱,后者内销或外销一者的利润能超过另一者的亏损,才能维持经营出口货抵还。但进口的棉花和纺织品经常滞销,如果外销茶叶的利润下降,那么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行商制度发生危机。 其二,行商体制中的连带责任制,使行商经常面临集体风险。。所谓连带责任制度,即每一个新行商获准设立洋行时,都由其他所有行商提供信用担保。如有其中一个商行发生债务危机,多经由广东当局的行政权力进行债务追缴,多把债务平摊到其他行商身上、分期偿还。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往往导致行商不堪承其重,接连破产。 其三,官府榨取与自身挥霍无度,也是造成危机的原因。 而当广东政府力图废除这种“体制性缺陷”的制度时候,缺遭受到英国散商的极力反对。 其实,从现代视野来看,国家替本国商人偿还债务,似无不可。 但在当时“广州体制”内的行商和外商博弈此起彼伏,总体趋势而言是行商势力削弱,外商势力增强,在最主要的茶叶贸易之中,不少行商居然要去讨得外商欢心,甚至沦为外商的债务人,外商势盛可见一斑。 这些来华商人(外商)“是鸦片战争前影响中西关系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中西之间一系列交涉事件,都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利益引起的。中英之间从对抗走向战争的主要背景,就是英商在努力获取利益的过程中与中国官府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18世纪末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访华开始,英国政府就为其商业利益与中国政府交涉,但在当时情况下难以对中英关系施加持续性影响,直到矛盾最激化时,它才作为主角登场。因此,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以英国人为首的西方商人与中国官府间关系的变化,而非中、英政府间的对抗。” “广州体制(中称‘闭关锁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由行商充当外国来粤商船的保商,并代理外商的纳税事务。但1834年后,行商却悄然地退出代收关税的事务。经过中西商人的某种安排,粤海关税进口的缴纳方式,已由行商代纳变为进口商(外商)自行缴纳。这无疑悄悄地然而是非法地改变了原有的制度安排,实际上也部分地消除了行商对外商进行管制的一个途径。” 可以看出,不论是“广州体制”还是“闭关锁国”,清政府对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多是居于优先地位,在政治(包含礼仪争执背后的政治考量)稳定的前提下,它才考虑更多地从外商中获取经济利益,但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插手经济利益获取的渠道和途径,只是在乎最后的结果(经济收益)。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的演变,其从清朝执政者的外商中的鸦片贸易的态度转变,结合英国当时托利党、辉格党的党争和党魁主张的变化,非常细节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o模块使用手册do716-s11使用手册.pdf VIP
- 2025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服装色彩与图案》课件.pptx VIP
- 一种用于扁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接触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2025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最新.docx VIP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VIP
- 标准图集-12D101-5-110KV 及以下电缆敷设.pdf VIP
- 关于围绕三个聚焦对某单位巡察情况报告3篇.pdf VIP
- 基于KLM理论的换能器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ocx
- 屋面及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建筑施工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