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课古代诗歌情景的关系
PAGE PAGE 12古 代 诗 歌 情 景 关 系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写登幽州台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还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是悼念亡妻韦惠丛所作。沧海深广,看过之后,别处之水,就再难引起注意。巫山云霞蒸蔚,为神女所化,相形之下,别处的云黯然失色。信步走过花丛,懒于回顾,除了爱妻之外,绝不再会眷恋他“花”。为什么懒回顾呢?一半是因为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是因为失去所爱。其实前一半也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寄托。这首诗既是直抒胸臆,又巧妙用典,对亡妻的忠贞不渝和深深的怀念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深沉蕴藉。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 3 \* GB3 ③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 4 \* GB3 ④用典抒情一、从情与景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二、从情与景的内在联系角度景情正衬: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从情与景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1 触景生情: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触景生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诗中的景并非客观世界的单纯复现,而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的,这个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指向性。杜甫笔下的秋景本来就有萧瑟凄凉的况味,况且古代就有“悲秋”的传统,触凄凉景生悲苦情,符合人之常情。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人。2 借景抒情:或称借物抒情、托物抒情、托物咏志。作者对某种景物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我国古典诗歌运用很多,像松、竹、梅、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有的诗人还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鉴赏诗歌时,对于寄寓着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姓调查的报告的资料.doc
- 兴农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后附的答案.doc
- 内控的体系如何建设.docx
- 共享型镜像型共存型集群的资料.doc
- 内蒙古出版社语文六年级寒假乐园参考的答案.doc
- 典案三PPT教学的案例GrammarfocusWritingSelfcheck.ppt
- 内贾德对埃深情喊话外媒称伊埃的关系不会正常化.doc
- 公司的项目分析最牛逼ppt模版,炫到极致.ppt
-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的答案.doc
- 军事理论课复习的资料总汇.doc
- 中药学术课件.pptx
- 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预习练习)(含解析).pdf
- 【教学评一体化】Unit 1 Healthy Mind and Body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pdf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1课 彩虹_人教[1].ppt
- 2025至2030中国表面冷凝器行业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与趋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2019年西藏中考语文真题.doc
-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5版)PPT课件.pptx
- 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pdf
- 2025至2030中国真正的无线听筒行业细分市场及应用领域与趋势展望研究报告.docx
- 中药学枇杷叶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