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气象人精神实现中国气象梦
弘扬气象人精神,实现中国气象梦
什么是气象人精神?我带着这个问题久久思索着:从我身边的人和我身边的事我找到了答案了。他们用气象人的精神筑垒起国魂,他们闪光的足迹永驻气象人精神常在。他们是我的老师,是我们学习榜样。气象人精神也是一种团队精神、是气象团队集体智慧和力量凝聚的结晶,从他们的团队和他们的身上显示出“民在心、心系民”气象人精神永流芳。
一
我出生在气象之家,童年时我目睹了叔叔阿姨们拿着夹有航空报底和观测簿的写字板,沿着小路往返于观测场和值班室。白色围栏围起的气象“禁区”,收音机、传真机的无线电波,都令我感觉神秘与好奇。于是在我那颗小小的心灵中便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气象人的想法。
2006年大学毕业,我被择优录取并派遣到南城国家气候基准站。进站第一课就是南城革命传统教育。局长给介绍了南城站发展史。南城自1952年由第一任站长李一甦带领气象团队建站,由此开创了南城建站、迁站史无前例的气象工作。当时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晚上没有电灯,便提着煤油灯出入观测场。偶尔遇到狼群,只能爬上水泥柱的风向杆求助、呼叫;晚上在煤油灯下伏案办公,冬天烧木炭取暖,夏天用塘水冲凉,生活用水要则要去2公里以外的周家塅村挑;小夜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擦灯罩,掏炉灰,大夜班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挑满一缸水;特殊工作条件锻炼、造就了他们健壮的身材,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个个都是珠算能手。
十年“动乱”期间,省局下派干部解中带领气象团体,冒着政治风险,自力更生开荒种薯,确保了一个职工不离岗、一次观测不延误、一个数据不丢失、一个差错不出现,赢得后人佳传。1985年以来,为了缓解气象事业经费不足,一任接一任的领导班子带领气象团队走乡窜村到户,签订气象服务合同,服务项目由原单一信息服务发展成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雷评等一系列含科技性服务,并将新建工程防雷竣工验收纳入地方联批联审收费项目。有偿服务创收由千元、万元发展到今天的双百万……他们平淡的生活,他们感人的故事不仅仅是我的是精神财富,更坚定了我在气象事业工作、成长的决心。
二
我初到南城站时,是从地面测报工作做起的,因为地面测报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5月18日下午,是我独立上班经历的第一次最强最复杂的对流性天气。按照惯例,我准时观测,认真发报,仔细调阅分析雷达云图,发布雷电、暴雨预警。15时10分一声炸雷,跳闸断电,顿时我心里忐忑紧张;15时15分风向由南转北,风速剧增,出现飑过境;紧接着大监站仪器又出现故障;15时16分冰雹降临,同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15时23分冰雹再次降临,冰雹最大直径50毫米,平均重量8克;区域自动站显示7个乡镇1小时降水超过30毫米,其中天井源乡更是达到57.3mm……
雷声就是命令,断电就得行动。在职人员都第一时间自觉地来到业务值班室。有的人员给发电机加油,有的人员给辐射仪器加盖,带班领导打电话、接电话、编发短信,女职工吴丽华顶着雷声、冒着大雨多次从室外挑捡大冰雹,股长带领年轻人,里里外外忙着修复大监站,身上冒着热气,没有一根干纱。
雷声不断、雨势不停,大家始终忙碌着……
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县委政府有关领导来电询问灾情、雨情和并向我们表示感谢,我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难以忘记2008年那场连续26天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南方电力设施毁灭性破坏,全县停电12天,电线积冰最大直径达52毫米。这些数据也被南方电力公司作为重新规划设计南方供电设施布局直接参考;2010年“6.19”特大暴雨过程,全县平均降水量443mm,过程最大降水沙洲镇606mm,气象预警信息超前引导,全县紧急转移疏散6.6万人,获得了地方政府嘉奖;2011年春夏秋三季连旱,从5月1日至11月30日历经7个月,先后在麻源库区作业38次,发射人影弹123枚,净增降水量340.8mm,保障了十二万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赢得地方政府领导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从这一桩桩真实的事件,一个个感人得故事,我感受到了南城气象团队精神和力量,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挑战的气象工作,不由的融入了这个团队。
三
经历了七年地面测报工作的磨练,我深深懂得地面测报工作的艰辛。他们日常工作与风雨雷电为伍,与雾霜冰雪为伴,全年365个昼夜24小时守候。但是他们眼观四季变化,耳听雷鸣风啸,无论寒暑交替,心中始终揣着万家灯火下阴晴冷暖。即使青春年华逝去如斯,也不会忘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经历了七年的气象工作,我更加理解气象工作平凡而伟大,因为他们默默无闻的为人们服务,风和日丽时没有人想起他们,雨雪交加、灾害频发时才发现他们工作的魅力和重要性。他们忠于事实,坚守准则,精益求精,不管是在观测、预报、服务和后勤保障,他们始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着,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祈告人们福祉安康,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气象工作是一项很平凡的工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