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所以我们将LargeMargin理论应用到多级决策树中
基于类间最大间隔多级决策树 报告人:霍建兵 报告内容 基于Large-margin多级决策树的主要思想 进一步的工作 问题的提出 决策树归纳学习以Quinlan1986年提出的ID3算法为代表,由于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而且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学习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归纳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但ID3算法在处理多类问题时效果不太好,所以[1]提出了一种多级决策树的归纳算法思想,其思想是:每一步将多类问题转化成两类问题,分步处理。 多级决策树的主要思想 多级决策树的归纳过程: 首先把多类问题转化为正、反的两类问题,然后生成第一级的决策树; 根据上一步的转化,将数据集划分为正、反两个数据子集; 递归的处理两个子集; 多级决策树的生成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如果所有的子集都包含一个类别停止。 基于类间间隔的多级决策树 多级决策树归纳过程中,将多类问题转化为两类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步骤。由于每一个类别都可以划分为正类或者负类,对于一个m类数据集,共有2m-1种划分的方法。并且每一种划分的归纳能力一般是不同的。 因为Margin越大,归纳能力越强[3],所以我们将Large Margin理论应用到多级决策树中。在每一级遍历所有可能划分方法,选取Margin最大的作为该级决策树的划分方法。 通过Large Margin确定了一种划分,原来的数据集就转化成了一个两类的问题,针对这个两类问题,我们再用传统的决策树方法进行归纳学习,产生第一级决策树。然后递归的产生多级决策树。 进一步的工作 多级决策树的理论基础 和其它的一些算法进行对比研究 理论基础 对于遵守经验风险最小化(ERM)的学习算法,假设空间(用来搜索目标函数的函数空间)越大,越难搜索到目标函数12。从直观上感觉当事例集一定的情况下,类别越多,则假设空间越大,这种方法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据VC维或者算法(Stability)的稳定性16来推导出算法的归纳能力,该方法较难。 和其它算法的对比研究 比较其它多类划分两类启发式算法的效果, 比如: 1.熵的方法 2.相关性矩阵 和其它多类分类器的比较: Multi-classes classifiers base on SVM 1.熵的方法 遍历所有的划分方法,比较第一个候选属性的信息增益,选取增益最大的作为当前多类问题的确定的划分。 2.相关性矩阵 优缺点:其前两种算法思路简单,计算量小,但 缺点是单一属性决定了属性的划分,没有综合 考虑数据的特点。 3.Multi-classes classifier base on SVM 1-VS-N 1-VS-1 DAGs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Hongwei Yang,etl. A Decision Tree based on Hierarchy decomposition Quinlan J R. Induction of decision tree, Machine Learning,1986, 1(1): 81-106 V. N. Vapnik,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New York, Wiley, 1998, ISBN: 0-471-03003-1 V. N. Vapnik,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2000, ISBN: 0-387-98780-0 Xizhao Wang, Qiang He, Degang Chen, Daniel Yeung, A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cience Direct, 2005, 68: 225-238 V. N. Vapnik, An Overview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 10, No.5, Pages 88 - 999, 1999. Weida Zhou, Li Zhang, Licheng Jiao, Linear programm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Pattern Recognition, 2002, 35: 2927-2936. Xizhao Wang, Qiang He, Enhancing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of SVM-Classifiers with Feature Weight Adjustment, Lectur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3年云南省劳动合同书电子版(5篇).doc VIP
- 医德医风考核表模板.pdf VIP
- 单证员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docx VIP
- 事业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5ppt课件.pptx VIP
- “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VIP
- 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项目策划用户需求书.doc VIP
- 【教学创新大赛】《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指导之2: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过程方法和策划类(雷泽佳编制2024A0).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