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血液内科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送科室血液内科4

PAGE \* MERGEFORMAT 1温馨提示:请科室内传阅报送科室:血液内科温馨提示:请科室内传阅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17年9月20日共37篇)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期刊: HYPERLINK /Periodical/zhxyx \t _blank《中华血液学杂志》HYPERLINK /Periodical/Issue?id=zhxyxyear=2017issue=7 \t _blank2017年38卷7期 561-565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2.以粒细胞缺乏为主要表现的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摘要: 患者,女,59岁,因尿蛋白阳性、夜尿增多1年于2015年6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间断行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同年12月7日血常规示WBC 2.75×109/L,中性粒细胞(NE)1.48×109/L,HGB及PLT未见异常,双肾彩超示双肾弥漫性改变.12月13日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口腔溃疡,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仍加重,于12月28日转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曾行双侧卵巢+子宫切除术;有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史.查体:体温38℃,呼吸20次/min ,心率84次/min ,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贫血貌,颈部双侧触及大小约1 cm×1 cm淋巴结,活动度差,边界清,有触痛.唇白,口腔黏膜可见多个溃疡面.胸骨压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0.27 × 109/L ,HGB 76 g/L ,PLT 506 × 109/L ,NE 0.01 × 109/L;血生化:白蛋白20.8 g/L,尿素氮12.3 mmol/L,肌酐168μmol/L,β2微球蛋白16.95 mg/L,血钙1.55 mmol/L;EB病毒DNA阳性;尿蛋白(+);血免疫球蛋白及轻链:IgG 11.6 g/L,IgA 5.53 g/L,IgM 1.07 g/L,轻链κ10.9 g/L,轻链λ8.18 g/L,C反应蛋白 211 mg/L;24 h尿蛋白定量1.716 g;尿轻链定量:κ0.14 g/L,λ0.09 g/L;血清游离轻链:κ88.3 mg/L,λ140 mg/L,κ/λ0.6307.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均为阴性.作者: HYPERLINK /Author/General/A008372383 \t _blank段玉爽 作者单位: HYPERLINK /Organization/General/O000000094 \t _blank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太原,030001 [1] 期刊: HYPERLINK /Periodical/zhxyx \t _blank《中华血液学杂志》HYPERLINK /Periodical/Issue?id=zhxyxyear=2017issue=7 \t _blank2017年38卷7期 565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3.国产与原研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评估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与原研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初诊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断的323例≥18岁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格列卫组205例,格尼可组118例,起始剂量均为400 mg/d.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细胞遗传学疗效、分子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的差异.结果 ①格列卫组与格尼可组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13(0.5~36)个月和11(1~31)个月.②格列卫、格尼可组完全血液学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201/205)对97.5%(115/118),χ2=0.123,P=0.725].③格列卫、格尼可组3、6、12个月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分别为(59.7±3.5)%对(59.1±4.7)%、(79.8±3.1)%对(80.3±4.1)%、(89.2±2.6)%对(8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72);格列卫、格尼可组3、6、12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分别为(32.9±3.4)%对(35.2±4.5)%、(58.3±3.7)%对(64.8±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