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清朝方志的全盛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清朝方志的全盛发展 一、修志高潮 二、三修《一统志》 三、统一方志编修体例 四、志风更趋严谨 五、大批学者跻身修志事业 六、修志制度进一步完善 七、兴修乡土志 主张方志编纂要“公正而无私”、“信而有征”、“求实”的人比比皆是。章学诚提出,修志有四要:“要简,要严,要核,要雅”。钱大昕主张,对资料不能盲目轻信,应相互参订,“史臣载笔,或囿于闻见,采访弗该;或怵于权势,予夺失当,将欲补亡订误,必当博涉群书”。 清代学者大量参加修志活动,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不仅与文字狱有一定关系,更与清代三修《一统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笼络更多的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学术特长,清廷将《一统志》编纂工作加以延伸,把为《一统志》逐级提供资料的省、府、州、县志纳入《一统志》编纂系统中,康熙十一年谕令各省督抚“聘集夙儒名贤”,组建修志班子,接古续今,编辑通志,然后“汇为《大清一统志》” 。 自此以后,知识分子多把修志当作“著述大业”,积极投身到各地的编志活动中去。这些学者在史学、地理学、经学、谱牒学、文学、文献学上,各有建树,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将学术研究与修志实践结合起来,发凡起例,广罗材料,考证史实,讲求章法,促进了清代方志编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梁启超说:“清之盛时,各省、府、州、县皆以修志相尚,其志多出硕学之手”。 徐乾学、袁枚、陈梦雷、毛奇龄、方苞、全祖望、杭世骏、孙星衍、谢启昆、李文藻、纪昀、江藩、孙诒让等著名学者都曾参与修志活动。 《大清一统志》的编修还进一步强化了明代以来已有的逐级行文修志,颁发志例、申详呈报等修制度。逐级行文,每一次修《一统志》,都是朝廷下诏给省的总督、巡抚,省再下发檄文给府,府再转发予县。而且各地修志须经上级批准,甚至多个上级的审批。 乡土志是清末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用作小学乡土教育教材的一种特殊文献。虽说是教材,但又具有一般教材所没有的编纂组织形式、体例结构、内容趋向,多被方志学界视为地方志的范畴。 1、乡土志的属性 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乡土志是乡、村、里、镇志。 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将乡土志列为方志的第六种类型,“乡邑为志,昉于元之镇志,其后江南、浙西多有之。乾隆庚辰黄士宁之《乌青镇志》、嘉庆壬戌徐达源之《黎里志》,其卓著者”。 * * 清朝是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主要表现,便是修志规模大、成书数量多,形成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在辑佚旧志方面也做出了相当成绩。清代所以成为地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同清朝最高统治者积极提倡分不开的。 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命令河南巡抚贾汉复督修方志,贾于是饬令辖境各州县编修志书,并在此基础上修成了《河南通志》。康熙十一年(1672),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奏请要求各省纂修通志,以备汇纂《大清一统志》之用。康熙帝采纳了这个建议,诏令各地设局修志,限期成书,并颁布以《河南通志》为式。 康熙二十九年(1690),河南巡抚在通令所属府、州、县编修志书的同时,且颁发了“修志牌照”,规定二十三条凡例,对时代断限、内容抉择、史实考订、行文叙事、地图绘制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雍正六年(1728),又针对修志中出现的问题,发出谕令:“志书与史传相表里,其登载一代名宦人物,较之山川风土尤为紧要,必详细确查,慎重采用,至公至当”。并明确要求“各省督抚,将本省通志重加修辑,务期考据详明,采摭精当,既无缺略,亦无冒滥,以成完善之书”。 朝廷的坚定态度和有力措施对修志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在雍正九年(1731)至乾隆六年(1741)的短短十年间,便纂修了《畿辅通志》、《广东通志》、《贵州通志》等十六种种志书。 清代纂修的方志为数甚是可观。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现存八千多种方志中,清代方志5701种,约占现存全国方志总数八千二百余种的百分之七十。其中康熙、乾隆时期就分别编纂过1397种和1154种,是清朝修志最盛时期。 清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省、府、县三级,现存清代二十二个省的通志有八十六种,府州志901种,县志4714种,县志占总数百分之八十二。全国除新疆及西南个别省份外,几乎所有县一级基层行政单位都修了志书。内蒙、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明朝都还没有方志,到清代都修了方志,表现了志书分布普遍的特点。 除省、府、县志外,清朝还修有州志、厅志、道志、关志、卫志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