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寻汪家院小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寻汪家院小学作者:汪绍祥 闲来无事,回去老家看看我曾经就读的小学——汪家院小学,汪家院小学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平山村民委 ,属于山区。位于莲城镇东边,距离平山村委会3.00 公里,距离莲城镇15.00公里。国土面积2.83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气温17.4 ℃,年降水量1227.4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要收入。 该校组建于建国初期,距今60余年,该校占地面积10亩,该校从1993年改建,从以前的土坯房,改建为土木结构红砖房,至2005年所有校舍改建工程结束,该校前后总投入人力物力大概70余万元,改建工程全部是由我父亲承建,我父亲也是该校的毕业生,父亲在2005年建校是告诉我,他们读书时就一间教室,什么也没有,为了纪念该校,父亲赠送了旗杆一根(下图),预示着孩子们在随风飘扬的国旗下努力读书,将来为村子做更大的贡献。 进入学校感慨颇多,童年的记忆几乎都留在了这里,回想着我们在破败不堪的教室里跟着老师早读,在用黑漆刷在木板上的“黑板”上书写声母韵母,在满是泥土的操场上拍打着掉了皮的篮球,这里有着启蒙老师丫丫叫我们读书写字的场景,学校在最繁华是有教职工12人,在校生130余人,这里也寄托着整个村子的希望,目前该校毕业学生大约2000人,其中在90年代培养了6名中专毕业生,在当时的村子里,是个带头有孩子到城里面工作的村子,目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100人左右,其中也培养了整个平山村民委第二个重点大学生(四川西南大学——汪绍林同学),大部分出来就业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这里也是村子集中开群众会议的地方,每逢村子商量村子建设等事,都集中于该校商量。 就这样一所历史背景辉煌的学校在2007年的学校合并的浪潮中结束了该校的历史,学校里面的几颗随风摇摆的大树见证了该校的兴衰历史,沦落到了今天的门可罗雀,荒草重生,破败不堪,变成了一个养鸡的场所,臭气熏天,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理面满怀着忧伤与难过,我想教育资源合并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是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资源吗? 兼并、合并、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教育布局合理调整……几年前,这些有关农村小学的热门新闻词,常常曝露在媒体上;至于官方的说法到底是哪一个,没几个人弄清楚。?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2000年前后至今,在中国的崇山峻岭间,随着部分小学校一座接一座地关闭,许多村娃子瞪着迷茫的眼睛,恋恋不舍地离开家门口的学习乐园。?   他们要去几公里以至几十公里以外的比他们村子更大、小朋友更多的学校读书。?   他们这一代的孩子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上学难题。?   他们或者要在一天中走好几遍从家里到学校的崎岖的山路;或者寄宿在学校里,在没有亲人的照顾下学会生活自理;在陌生的环境下,度过长达数年的一生中最为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这对幼小的他们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难题岂止唯独在孩子这方。?   心头肉不能承欢膝下,天下父母们操心了:孩子一日三餐可曾吃饱吃好?夜里有没有尿床?会不会又感冒了?上课有没有集中精力学习??   面对这群远道而来的新学生们,接收的学校紧张了:该怎样使这些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怎样使他们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健康地成长?怎样保证他们在上下学途中的安全?怎样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进步、下课后玩得愉快??   前所未有的布局大调整,一点经验都没有,各地教育部门犯难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迫进行整合,这可是大动作啊,稍有不慎,舆论批评不说,严肃而关健的是:本就滞后的中国农村教育,能不能在这次调整中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自各方面的担忧,牵扯着太多人的心思。?   孩子、家长、老师、教育官员……以至与村子有关的各色人,都缠绕着一语难尽的疑虑,它们是如此错综复杂,彼此交织着,互相影响着。?   所有的疑虑都来自于:历史的车轮前进到本世纪初,一直未能很好处理的农村教育问题,突然出现了新的令人诧异和堪忧的状态———小学生源快速减少,许多地方一所完小只有100多名、甚至几十名学生。?   因为生源减少,历经多年努力,学校好不容易才配备上10多位师范毕业的教师力量,却无法扭转地在进行着效率和质量都越来越低下的教学。?   一座座正在逐步完善的学校,面临着无人就读的尴尬境地。有限的教育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夜以继日地严重浪费!?   人为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又一次一下子震荡了整个中国脆弱而敏感的教育神经。?   村支书们在叹气,校长们在担忧,教育局长们在思考;自下而上的决策者们也都在思考。 我们也都在思考。?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