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与棘球.pptVIP

细粒棘球绦虫与棘球.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粒棘球绦虫与棘球

细粒棘球绦虫与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1786)又称包生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肠内,幼虫棘球蚴寄生在人体和多种动物体内,引起棘球蚴病或称之为包虫病(echinococcosis)。 一、形态 成虫:体长为2~7 mm,由头节、幼节、成节和孕节各1节组成,或偶多1节。 头节为梨形,具顶突、吸盘、顶突上和小钩。 各节片均为扁长形,成节与带绦虫相似。孕节子宫不规则分支,内含虫卵200~800个。 棘球蚴 为圆形囊状体,直径可由不足1 cm至数十厘米。 囊内充满囊液,微呈黄色,pH 6.7~7.8,内含多种蛋白、肌醇、卵磷脂、尿素及少量糖、无机盐和酶,具抗原性。 棘球蚴模式图 二、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 终宿主:是犬科食肉动物, 中间宿主:为羊、牛、骆驼、猪和鹿等偶蹄类,人也为其中间宿主。 感染期:虫卵 棘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人体多种组织内。 生活史示意图 三、致病 人体棘球蚴常见寄生部位:肝脏、肺脏、腹腔等处。感染后半年,棘球蚴的直径约0.5~1.0 cm,以后每年增长1~5 cm。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因棘球蚴囊性增生,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所致。棘球蚴液可引起中毒性过敏反应。 原发感染多为单个;继发感染常为多发。 常见症状有:局部压迫刺激征;包块症以及过敏中毒性症状。 肝棘球蚴病 多见于肝脏右叶,常接近肝表面,左叶寄生的棘球蚴引发的体征较早且明显。 棘球蚴寄生可导致肝区疼痛、肝肿大和压痛。若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若棘球蚴破入胆道,导致阻塞性黄疸及胆绞痛。 若有细菌感染可有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与肝脓肿相似。 肝棘球蚴病标本 肺棘球蚴病 早期可无症状,在X线检查时可被发现。 感染以右肺下叶居多,因压迫和刺激支气管,常引起肺不张、胸疼、咳嗽及少量咳血。若囊肿破入支气管穿破时患者出现突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咯出大量水样囊液与粉皮样角皮及咳血,偶可引起窒息。棘球蚴穿入胸腔,可引起胸膜炎、胸水。 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伴有发热及咳脓痰。 腹腔棘球蚴病 体征以包块症为主。多为巨大棘球蚴。 触诊包块坚韧,压之有弹性,扣诊有震颤感。 棘球蚴破裂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及急性腹膜炎和各器官的继发感染。 脑包虫病 棘球蚴常寄生于顶叶。临床多伴有肝、肺棘球蚴病。 以头痛、癫痫发作、视神经乳头水肿、失明及颅内压增高等为主要症状。其症状类似良性肿瘤。 四、诊断 症状和体征 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以及有无与犬、羊等动物和皮毛接触史,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病原学检查 确诊应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即手术摘除棘球蚴,或从痰液、胸腔积液、腹水或尿中检获棘球蚴碎片或原头蚴。 免疫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P)、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及乳胶凝集实验(LAT)等。 物理检查 X线、B超、CT及同位素扫描等,对棘球蚴病的诊断和定位也有帮助。 CT扫瞄可见大的囊肿阴影,有定位价值。 胸片中可见大小不一、孤立或多个圆形、边缘清晰的阴影。 鉴别诊断 肝包虫病需与肝内非寄生虫性囊肿、总胆管囊肿、卵巢囊肿、巨型肾盂积水相鉴别。肺包虫病应与肺结核、肺部肿瘤相鉴别。脑包虫病需与脑部炎症和肿瘤相鉴别。 五、流行 分布 我国棘球蚴病主要流行在西北广大牧区,即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其次是陕西、河北、和四川西部,在东三省和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也有散发病例。 人群感染率在0.6%~4.5%之间;绵羊的感染率为3.3%~90%;家犬的成虫感染率为7%~71%之间。 流行环节 传染源:犬、狼等;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虫卵严重污染环境;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病畜内脏喂犬或乱抛。 易感人群:从业畜牧、皮毛加工等人员。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球蚴病的流行区逐渐扩大。 六、防治 病原治疗 棘球蚴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应服阿苯达唑以杀死原头蚴,可防止播散与复发。 行囊内摘除术时应先抽吸囊液,术中防止囊液溢出而造成过敏性休克和腹腔继发感染。 早期小的棘球蚴也可用药物治疗,可试用阿苯达唑,也可使用吡喹酮和甲苯咪唑等药物。阿苯达唑用量为400 mg/d,连服3 d,该药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预防 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棘球蚴病知识,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防止虫卵感染。 加强屠宰业的管理,合理处理病畜的内脏,杜绝喂犬和乱抛,定期为牧犬驱虫。 * * 授课:任红斌 角皮层 子囊 孙囊 原头蚴 原头蚴 生发囊 囊液 原头蚴 棘球蚴由两层囊壁和内含物组成。外为角皮层,内层为生发层(胚层)。 囊内含有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脱落,悬浮于囊液中,称之为棘球蚴砂。 A sec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