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居士未仕心态平议兼和后山居士比较.docVIP

淮海居士未仕心态平议兼和后山居士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海居士未仕心态平议兼和后山居士比较

淮海居士未仕心态平议——兼与后山居士比较  引言:居士称谓  居士之称,传说起于西周之时。《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载:  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树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欲弃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同书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载: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  周公旦问太公为何如此?他说因为这样的人虽然贤而且智,但对君主无用而且不好管理(原文不引)。以上三位居士都是隐居不仕者,实乃隐士。另两位就不同了──同书卷十二《外储说左第三十三》载:  讵者齐之居士,孱者魏之居士。齐魏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  这两个居士是有机会就入仕的。《礼记》卷30载:  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郑笺:“居士,道艺处士也”。孔疏:“居士锦带者,用锦为带,尚文也”) [1]。  据此可知:一,西周时期已有居士之称谓;二,当时称居士是指有道艺特长或文化修养的士人;三,当时称居士者,有的隐居不仕,实为隐士;有的居而不隐,参与社会交际或授业活动(故以锦带别于大夫、士、弟子),可仕则仕。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译经者借“居士”一词与梵语“迦罗越”对应,指居家学佛者。梵语中居士本有二义,慧远《维摩经疏》一曰:  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汉语译“迦罗越”为“居士”,名义上是偏取第二义,而实际上第一义亦隐含其中了。因为未入沙门而信佛的居家弟子必须为佛门施舍资财。这从后来佛门所作各种《居士传》中居士多为有一定官职者即可证明。居士一词从此遂被喧宾夺主,成为佛门对居家修佛者的专用称呼。  清代居士彭绍升作《居士传》[2],记述东汉以来历代著名居士227人,其中隋以前41人,唐37人,宋、金71人,元、明、清78人。这些被佛门称为居士的人,身份不同,信佛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甚至并未发愿受戒,只是与佛门有些交往而已。但一般都是有一定官位的士人,可知佛门称居士时,“士”固然是条件之一,但官位尤其重要。  唐宋时期,儒、释、道文化交融,文人将居士称谓泛用于居家之士,“道艺处士”之意有所恢复,使之不独为佛门所用。 唐代文人自称居士者尚不多见,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李白算不上笃信佛教的居家修佛之士,但“青莲”一词在佛教中用以比喻佛眼,“目如广大青莲华叶”,“目净修广如青莲” [3]。则李白自命居士且以青莲冠之,显然与佛教文化有关。白居易“好释氏书,用以自理性情”,晚年退居洛阳“与香山如满禅师游,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受戒,发愿,真正成为居家的佛教信徒[4]。  宋代文人自称居士成为时尚。居士即居家不仕的士人,信不信佛并不重要。佛门则依旧使用其居士称谓,而不管被称呼者本人是否自称居士。《五灯会元》共录居士42名,其中宋代至少37名,多数不曾自号居士,如王随、夏竦、杨亿、富弼等。著名文人自号居士被收录者只有东坡居士苏轼。《居士传》所录宋代65人中,著名文人自号居士者亦只苏轼(东坡居士)、张商英(无尽居士)2人。宋代文人自号居士者多数未被佛门称为居士,可知在宋代,居士这一称谓有佛门居士和文人居士两种用法,但二者又可以兼融。本文主要从文人居士的角度研究。  文人居士与佛门居士的不同有三:一,文人称居士是在离官(或未官)家居之时,佛门所称居士则以达官为多;二,文人居士未必信佛,甚至可能不通佛,当然,多数文人居士是懂佛教的。佛门居士多为佛门信徒,至少是通佛并与佛门有来往者。三,文人居士都是自称,佛门居士则是被称。  文人居士与隐士也有两点区别:一,居士的社会交往多于隐士;二,隐士绝断仕途,居士则因人而异,除因老、病致仕者外,多数是能仕则仕的。  据我考察,宋代文人自号居士者,李清照、朱淑贞本与仕途无涉,居家乃因其是女性,其自称居士纯然是以居家之文化人自命。其余大致可依其出处情况分为五类:一,终生不仕者,实为隐士;二、未仕即称居士者,如秦观、陈师道、魏衍、陈克;三,贬谪而称居士者,此类最多,如陈舜俞、张舜民、苏轼、李之仪、曾几、向子湮、赵鼎、张孝祥、尤袤、辛弃疾、王迈、吴潜等;四 ,致仕而称居士者,如欧阳修、叶梦得、张元干、范成大、等。五、在仕途而自称居士者,这是特例,我现在只检索到尤袤(遂初居士)一人。  本文探讨淮海居士未仕心态,兼与后山居士比较。未仕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