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焦点问题 本诗丰富的哲理和深长的韵味体现在哪里? 苏轼其人其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一生仕途坎坷。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年六十四。卒后追谥文忠。 文本解读 题解 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嘉祐六年(1061)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书判官,苏辙送行到郑州,别后作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苏轼依辙诗原韵作此和诗。 苏辙 原诗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经过渑池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 今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 ——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主题分析 由苏辙诗中的感慨 ,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主题分析 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 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艺术特色 苏轼的诗常能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中挖掘出新意妙理,随物托讽,咏物抒情,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理趣 。 全诗比喻生动贴切,充满丰富的哲理和深长的韵味,令人遐思: “雪泥鸿爪”——新颖独到而警策的比喻 老僧新塔、坏壁旧题 ——含意丰富,意味隽永。 名家品评 纪昀曾评该诗:“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小结 这首诗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开篇以充满哲理性的议论入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极富理趣。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 课外阅读与思考 “雪泥鸿爪”是苏轼著名的比喻,你如何理解它的寓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征途上你认为应该如何审视个人的角色? 谢谢! * 广西财经学院林凤春制作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