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技巧
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领军人物关于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编者按:中国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非同小可,中国戏曲的振兴又紧密牵连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在第八次文化会期间,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三位南方才子聚集北京,他们就中国戏曲所面临的种种话题,京华论剑,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讨。
INCLUDEPICTURE \d /pub/whsc/ycpd/ycpdhygc/201105/./W020110520620545315347.jpg \* MERGEFORMATINET 魏明伦
INCLUDEPICTURE \d /pub/whsc/ycpd/ycpdhygc/201105/./W020110520620545468334.jpg \* MERGEFORMATINET
王仁杰
INCLUDEPICTURE \d /pub/whsc/ycpd/ycpdhygc/201105/./W020110520620545624648.jpg \* MERGEFORMATINET
罗怀臻 如何评价当代戏曲在整个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当代戏曲是发展了还是衰弱了? 魏明伦:这个话题不能笼统而言。就文本和台上而言肯定是既有继承,又有较大的发展甚至是突破性的发展,比如剧本、戏剧文学。但从观众的上座率、票房来说肯定是衰落了。我在岳麓书院“千年论坛”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分别演讲《当代中国戏剧之命运》,由此引发一场大讨论。我认为:当代戏曲,面临中国戏曲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处境,台上振兴、台下冷清!不能笼统地视为戏曲衰败,准确地概括,当代戏曲的特征是观众稀少。不是没好戏,而是戏再好,也少有观众上门。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戏曲乃至戏剧舞台艺术,已经不是现代人重要的文娱方式了。所以我以实报忧:当代中国不是戏曲的黄金时代了! 王:我认为:尽管个别文本可能在思想上超过了古人,但整体上戏曲是在衰落。从大处来看,中国戏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各种摧残之下花果飘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戏曲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变得十分局促狭小,其本体亦已变得面目全非,不堪辨识。其实不光是戏曲,凡是带着“中”字的都逃脱不了在欧风美雨大肆侵袭中被边缘化的命运。整体看来,特别是对戏曲自身规律的认识,剧本写作技巧的掌握,诸如结构“一人一事”的本领、语言词采的老到娴熟等,我们跟古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也许永远赶不上,就像唐诗宋词、晋唐书法我们永远无法企及一样。 在传统戏曲中,表演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外在手段可依傍,只有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功夫全在身上,这样造就了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逼出一代代的优秀演员。而今天,可以依傍的东西太多了,演员也懒起来了,丧失了自我。演员没有了创造性,失去了主体性。当今很多演员在排练场上束手无策,依赖导演、依赖灯光、依赖音响……表演艺术衰落了,这该是严峻的现实。 然而,中国固有之文化由于民族的文化觉醒,正在地平线上显露微光,比如民间自发的读经运动,年青知识分子对经典戏曲开始有了热情,当看到这些时,我不禁有了希望。中华文化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历史上曾经历经劫灭而终不灭。中华文化不灭,戏曲亦不灭,是所寄望也。 罗怀臻:中国当代的戏曲从业者衰落的悲伤源于两方面:一个是从戏曲发展史的角度,曾有过元明清的繁荣。另一方面是当事人的回忆。比如红线女、常香玉、陈书舫、陈伯华,他们都清楚地记得上个世纪中叶时戏曲繁荣的景象,记得曾经经历过的风华绝代。并且这个景象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有一次虚假的反弹。紧接着仿佛“一夜西风凋零”,几乎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全中国的戏曲舞台一下就凋零了。同时,川剧首先喊起了“振兴川剧”的口号。逐渐地“振兴戏曲”喊成一片,形成共识--中国戏曲正处在一种衰弱的阶段。 戏曲固然是呈现一种衰弱的景象,但我觉得大可不必悲观。因为各个戏曲繁华的时阶的转换都要经历一个阶段的顿挫、蹭蹬。比如我们想象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之间,这之间经历了5年?10年?50年?但这个漫长的过渡阶段在整个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不过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一个繁荣和下一个繁荣两个阶段高峰中间必然要经历一个低谷,到了谷底后就要爬坡。我觉得现在中国戏曲就在爬坡,而且已经快到山顶了,整个中国戏曲已处在缓慢的复苏阶段。有两点可以证明。首先,中国舞台艺术的全方位发展,不仅是戏曲文学,导演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介入舞台艺术,剧场也从未有过如此繁复,对技术和艺术含量的需求如此之大、之密。如果仅仅从一个声腔的局部来说,可能我们没有出现引领风气的大师,但其他方面都在发展。没有发展不可能迎来新的繁荣阶段。 魏明伦:我对川剧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