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三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离别(其一)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三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离别(其一)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PAGE PAGE 32第三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离别(其一) [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代表作品:《咏怀》《大人先生传》。2.《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3.《越中览古》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4.《一剪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代表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等。5.《今别离》(其一)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代表作品:《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知背景]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2.《杂诗十二首》(其二)《杂诗》是陶渊明50岁时所写,这时距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3.《越中览古》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4.《一剪梅》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深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5.《今别离》(其一)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钟声”“轻气球”和“一刻既万周”的“转轮”,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的大旗。[知常识]1.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五言诗属于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2.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名称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3.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它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一、字音识记1.不能寐(mèi) 2.掷人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40分钟单元练.doc
-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作业31二战后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
-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作业37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
-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整合课件.ppt
-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
- 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
- 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
- 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二课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蜀相 书愤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课下能力提升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离别(其一)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课下能力提升二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蜀相 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九年级英语全册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课件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七课 祭十二郎文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九课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五课 六国论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七 祭十二郎文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