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威利罗曼悲剧根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威利罗曼悲剧根源

浅析威利罗曼悲剧根源   摘 要: 《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罗曼的“美国梦”的破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美国梦”出发,通过对造成威利悲剧的原因分析,揭示了“美国梦”的真谛。   关键词: 威利?罗曼 “美国梦” 悲剧 性格弱点 现实社会      美国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与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并称为美国最杰出的三部戏剧,该剧发表于1949年,曾连续上演了742场,是奥尼尔之后令人难忘的美国戏剧之一。读过之后,我们都会感受到它强烈的现实意义。   米勒创作的剧本大都描绘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通人的悲剧。他认为普通人与帝王将相一样适合作为高超的悲剧题材,并认为悲剧是为幸福而斗争的人类最精确而均衡的描绘,“因为悲剧是我们拥有的最美的手段,它向我们显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做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什么样的人”。(祁寿华,1987)。他不同意那种认为悲剧作家都具有悲观主义的论调,“悲剧”事实上所包含作家的乐观主义程度要比喜剧还要多,悲剧的最终结局应该是加强观众对人类的前景抱有最光明的看法。      一、悲剧源于“美国梦”      深埋于美国人心灵深处的“美国梦”情结起源于移民、拓荒时代。一般美国人都以为只要自己勤劳苦干拼命地奋斗就能够获得成功,就能幸福。这种观点流传之久、影响之深,可以说已经深深地积淀在美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层次上,支配着美国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美国梦”存在已久,许多作家著书立说,详细描写过“美国梦”。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国梦”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历史上的“美国梦”,即美国拓荒时期的“美国梦”,给人的幻想是,对所有人来说,美国是一片自由之乡,人人平等,机会均等,许多欧洲人特别是在自己的国内受到政治迫害的人们,怀着“美国梦”,携眷来到北美洲。他们的梦想似乎没有受到很大的挫折就实现了。但是,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之后,特别是1900年以后,“美国梦”的含义就被扭曲了,变成了追求事业成功梦,就像霍雷肖?阿尔杰小说中的孩子们那样,要有事业心,要有勇气,通过艰苦劳动和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在一战后,“美国梦”又有了新的变化,即人们不再依靠大胆冒险和艰苦奋斗,要靠推销术。推销术里包含着某种欺骗的手腕,要有不论产品质量好坏都能推销出去的本领。推销的目的在于达成交易、赢得利润、发财致富,因此能多推销商品、多挣钱就成了最高目标,由于受金钱的左右,推销员就成商品交易的媒介或工具,即中止了做人的本能,本身变成了商品。在《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罗曼就是这样一个人,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绑到资本家赚钱的马车上,他想靠人格实现成功梦,但结果是只能拿到一点点佣金,这样他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格’给卖掉了”,也就是说“美国梦”也就名存实亡了,在美国已经成为某些人不择手段寻求发迹的代名词。   威利?罗曼的人生悲剧实质上就是“美国梦”的悲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舞台设置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四周被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所包围的、外表显得脆弱的威利的房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现实的梦幻般的气氛”。威利上台不到几分钟就向观众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已筋疲力尽,要毁灭自己。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得知他是一位被美国现代生活挤压得心力交衰的小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美国梦”的一个主要矛盾――梦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悲剧源于性格弱点      威利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性格使然。作为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推销员,威利不该有太多的梦想,但问题是威利不仅有梦想,而且有着“海阔天空的梦想”和“渴望”。不幸的是,这“海阔天空的梦想”,或者说多少有点自夸、自负和自欺的性格恰恰是他在晚年陷入精神分裂并走向死亡的内心根源。   威利?罗曼沉溺于对过去美好日子的回忆中。几年来威利一直都沉溺于对过去回忆中,并一直坚信他和他的儿子们终有一天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只是一个不太受人尊敬的推销员,但他把自己称作为“新英格兰人”,并想当然地认为对于自己打工的公司来说自己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另外威利不能区分幻影与现实的差别,他脑海中充斥的满是过去的是事情。他通过回忆过去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目前生活的不满。“我越来越惦记那些日子,琳达。到这个季节该是丁香花和紫藤开花了,然后是牡丹,还有黄水仙。这间屋里多么香呀!”(阿瑟?米勒,1977)威利感觉到他已被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砖块与玻璃的城市封闭窒息,因此,他向往着古老、自由而又开放的庭院生活,在那里,他可以重温那令人愉快的过去时光。在工作中,威利也总是惦记过去在霍华德父亲手下推销商品的日子,甚至想当然地认为那时的日子更好、更舒适。   威利一生一直抱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强调讨人喜欢,轻视实际技能。他认为讨人喜欢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他坚信讨人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