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柴达木情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柴达木情结

永远柴达木情结   分别这么多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与你交流少了。尽管这样,你在《化不开的柴达木情结――由李玉真的引发的感慨》一文中认识的我,还是差不多这个样子:一个内心深处爱着柴达木的十足的西部女人。   过去我有近十年为自己初恋的失落而落泪,更为柴达木可爱可敬可怜的姐妹而落泪。我不能不提起笔来写她们,我希望内地的人知道远在青藏高原的戈壁荒漠上有这么一群女人,我希望世界上有她们的一席之地,她们是在用真情与生命开发着西北的生命禁区,她们比城市女人难得多。城市的人们也许知道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博大的胸怀,对社会对家人对朋友就会少一些斤斤计较,少一些矫情。   定居北京之后,应《柴达木开发研究》杂志之约,有几年在写“城市碰撞”专栏文章。越写越是思念那片纯净的土地。如果说,过去是为那里的女人而落泪,现在则是为那片土地,我有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感慨。城市的喧嚣使我思念柴达木的宁静――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黄沙涌兮鬼狼嚎,也是宁静的,那是心的宁静。人生最闹心的就是人为的喧嚣,柴达木没有。城市的喧嚣里有那么多的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有那么多的自私自利小肚鸡肠。就是这些东西在互相碰撞,让城市不得安宁。   人类奋斗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心的宁静就是一片辽阔无边的自由天地。年轻的我们在柴达木,那是多么令人回忆的日子啊。嘴唇干裂着口子流着血,却依然唱着喊着哭着笑着,那么大的天,那么大的地,谁也吵不着谁,那种自由,城市没有。远离城乡心里孤独着,什么都没有只有人,所以人与人就相互依赖、相互信任,所以心灵没有遮拦想说就说想喊就喊,谁的心扉都像天空一样透明,谁的话语都像漠风那样爽直。那种自由,城市太少。   人类追求自由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得到物质丰裕的生活就想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人们终于发现物欲酿就的精神生活只是没有心肝的骷髅,于是将目光转向大自然、转向动物,想从它们身上得到灵魂的洗礼。然而城市人终究逃脱不了物欲的羁绊。他们就在物质与精神的撕杀中渐渐老去。城市人真累真可怜,所以农村人说城市人总是不正常:农村人好不容易吃上白面好米了,城市人把农村人喂猪的玉米当作美味了;农村人好不容易用卫生纸擦屁股了,城市人用来擦嘴了;农村人把狗当作忠诚的朋友,城市人却把狗叫儿子,把儿子叫做兔崽子……城市人,城市人真的很怪,走一点路都开小车或者乘车,回到家里就在跑步机上跑步;城市人过去同情讨饭的,现在同情的是流浪猫流浪狗……不仅乡村的农民对城市人有看法,柴达木人也有看法。所以柴达木人越是为自己是柴达木人而欣慰。   我们不适应城市生活,是我们的内心不适应。我们原本就与大自然协同开发,原本就与动物亲密友好;我们原本就是城市人总想返璞归真的纯朴真实的那一群人,原本就是城市人最不放在眼里的物质贫民却又最羡慕的精神贵族。我们在城市里围起了自己的小圈子,我们白天可以到城里去过城里人过的生活,夜晚却回到了自己纯净的精神家园。我们在碰撞中生气也在碰撞中学习和改变自己,但是我们不愿改变我们的真诚和淳朴,所以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其实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城市全面肯定柴达木。柴达木有许多被社会忽略或关注不够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文学《残霞如梦》,发表在2003年第2期《报告文学》杂志上,与你写钢琴天才郎朗的《迈着大师的脚步》在同一期,我想你已经看过。我如实记下了西部戈壁滩上一群神经失常的女人。远离城乡生活艰辛文化贫乏是造成他们精神失控的重要原因,她们的憧憬与现实的差距之大城市女人是无法相比的。她们承受的内心拼杀是城市女人难以想象的。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遭遇不一样,终有一些人会在那片荒漠牺牲自己。虽然她们生命还在,但那种形式的生存比死亡更令人难过。我在篇末向社会呼吁,关爱她们吧,她们是为开发西部做出牺牲的人!   不仅社会应该关爱她们,也应该关爱所有从内地去柴达木的人们,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去柴达木的人们。因为那里恶劣的气候和偏远荒凉,不适宜老人与孩子,不少人都离乡背井抛家别子,造成与父母尤其是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我在柴达木最西部的茫崖石棉矿当广播员时,曾多次对着话筒哭着播音,某家的孩子在大风里失踪了,请车队立即派车去寻找,请知道情况的同志立即到工会提供线索……   每年都有失踪的孩子,有的被大风刮走,有的是离家出走,不是冻僵或冻死在戈壁滩上,就是永远消失了。离家出走的孩子,几乎都是在内地老家出生,或者在柴达木出生后因缺氧或营养不良而送回内地,几年后又接到柴达木,因长期分离而导致与父母感情不和。这些,柴达木人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为了柴达木,不仅永远忍受着对父母的不孝之痛,还永远承受着得不到儿女感情的悲伤。我写的长篇小说《滴血的母爱》就是流着泪讲述这种悲伤。然而,这是柴达木开发的前30年的社会问题,它和其他社会问题不一样。其他社会问题,如果政策改变,遗留问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