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罪魁祸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漠化罪魁祸首

荒漠化罪魁祸首      2007年1月26日,我国第一场沙尘暴在甘肃的民勤盆地发生,持续一个半小时,风速达到每秒13.7米,最小能见度只有600米。这个近年年平均发生沙尘暴15次的敏感地,越来越成为全中国和东亚地区关注的热点地区。此后,北方许多地区,接连上演这样的风沙灾事,让我们又进入新一遭风沙弥漫、万物失色的轮回,而且今年的沙尘暴提前问津了北方。   对于每年发生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的起始时间越来越早,以致于扩展到夏秋季也时有发生,专家们表示出不可避免的担忧,虽然在预测其发生频率、时间迟早方面说法有所不同,但对其成因、危害及建议却相当的一致。      沙尘暴:世界性环境问题      人类在与严酷无情的大自然进行艰苦抗争中,付出过太多的代价。就沙尘暴来说,自有陆地以来就肆虐和危害着地球。今天,当追求“文明”的人类由于急功近利地发展和扩张,使得大自然对人类的灾难性惩罚,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重。   当沙尘暴危害的话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热点的时候,“应当放弃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的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GDP”的观点,就已经受到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赞同。专家们提出:我们必须对沙尘暴有真正的了解和思考。   兰州中科院寒旱所,长期从事沙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董光荣向记者介绍:沙尘暴由来已久,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程度不同罢了。他说,沙尘物质的富集地沙漠遍布于全世界,占陆地面积的30%。黄土也是沙尘暴的地面沙尘源物质之一,而它最初的源头还是沙漠。由于沙漠在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加之不同地形和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变化,全球形成了4个主要的沙尘暴源区:北美、中亚、澳大利亚和中非。其中中亚地区最严重,尤其苏联未能吸取美国西部盲目大开发的历史教训,从上世纪1954年开始至60年代,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大规模移民,10年开垦了6000万公顷荒地,后又有大量新垦地弃荒沦为沙丘,沙尘暴的袭击便随之而来,以致我国内蒙古和北京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非洲尤其是中非的沙尘暴多发,除了大气和干旱因素外,还有人口的膨胀和极度贫穷导致过度垦植和放牧、使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原因。   中国的沙尘暴,有确切文字记载最早是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甘肃“夏四月,大西风,折木发屋,扬沙昼晦。”从那时到新中国建国时,我国发生过沙尘暴70次,平均每31年发生1次。而建国至2006年56年间,共发生沙尘暴98次,平均1.7次/每年,与历史时期1次/每31年相比,形成惊人对比。进入21世纪后,沙尘天气和沙尘暴频度急剧增加,平均每年五六次,动辄连续多天、横扫整个北方,以致波及南方一些地区和日、韩等国。这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发生频数与趋势为直线上升。   中国科学家们经长期调查研究,已找到并确认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即:一是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面积达56万多平方公里,沙漠、沙地丰富,干旱湖盆多,又是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要冲,极易形成强沙尘暴,是沙尘暴高频区和重灾区,4个源区中最严重的沙暴中心;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在历史上就多次经历过沙尘暴的袭击,尤其盆地南缘和西边的喀什冲积平原,风沙活动频繁,和田地区尤甚。解放后,塔里木盆地边缘和西部地区,平均6年发生1次,为沙尘暴高频区;三是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农牧交错,土地沙漠化严重,是沙尘暴后发高频区,直接威胁华北、京津地区以至东亚;四是蒙陕宁长城沿线,风大干旱,同样过垦过牧,沙尘暴发生频率年平均接近和超过20天。四大沙尘暴源区的确认,对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因:荒漠化的扩展      专家们一致认为,风和沙源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因素。风,是起沙尘的动力因素;沙源,就是干燥、疏松地表的沙尘物质,加之有春天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空气条件,沙尘暴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认为,就人类能力而言,目前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冷暖变化,也不可能消灭沙尘源地,只能是在防治和保护上使其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说,沙尘暴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仍将存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是快与慢的问题。      其实,更多的专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与地面状况的坚疏关系很大。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诱因;反过来,每一次沙尘暴又导致4cm~5cm厚度的地表风蚀,为下一次沙尘暴创造了新的条件。中科院陈广庭研究员举例说,我国解放初新疆建设兵团的大面积开发,塔里木河上游开发截水导致罗布泊干枯;甘肃为解决贫困农民生活问题,往绿洲边缘荒漠半荒漠地带移民开荒,造成地表生态的破坏,都是人为因素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整个西北部,长期的滥垦、滥樵和滥牧,是导致原生态破坏和快速荒漠化的主因。   中科院长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